“阳光援建”树河南形象——河南加强对口援建江油资金物资监管工作纪实
2012-05-24 18:42 来源:
  在滔滔流淌的涪河两岸,在诗仙李白的故土家园,来自河南的援建者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赤诚、热血和智慧。两年前属于地震重灾区的四川省江油市满目疮痍,废墟累累,而今漫步在江油,温馨明亮的居民住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新建的校区里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整齐规划的工业园区展示着“造血工程”的美好前景…  河南对口援建江油共3批300个援建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截至2010年5月底,除爱心小区三期工程因开工较晚尚未完成之外,其他各援建项目均已完工,可以说达到了99%,走在了18个对口支援省(市)的前列。“在体现‘河南速度’的同时,我们注重把‘无缝监督、廉洁重建’的理念贯穿于各项援建工作之中,确保援建工程质量和资金物资得到有效监管。”河南援建江油前线指挥长张国晖告诉记者。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駇今年4月份深入河南省援建项目视察后,对河南省务实高效推进援建项目表示充分肯定,并对河南省专门在援建江油前线派驻监督检查组,与江油市形成监管合力给予赞许。  “靠工作热情,更靠制度约束”  要实现科学、规范、和谐、有序地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仅有工作热情还不够,还要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自开展援建工作以来,该省高度重视援建机制、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靠工作热情,更靠制度约束”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  亮点一:堵塞漏洞,用完善的制度强化监管工作。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河南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河南省相关部门和江油市纪委监察局制定了“三个办法”:《河南省对口支援江油市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监管暂行办法》、《河南省对口援建江油市灾后重建项目管理办法》、《河南省对口支援江油市恢复重建项目监督检查办法》;“三项制度”:《项目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项目联合监督检查制度》、《项目案件协调处理制度》,并积极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决算审计制、竣工验收制,确保资金物资全部用于灾区,用于受灾群众,发挥最大效益。  亮点二:科学工作,六项工作机制发挥最佳效能。一是建立了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与省辖市、各责任厅局对所援建项目全程监督检查与交叉监督检查的协调配合机制,确保监督检查工作没有断层,不留死角;二是建立了河南前指与江油市混合编组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对“交钥匙”项目和“交支票”项目都监督检查到位;三是建立了河南前指、江油市各部门各乡镇、建设单位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使分工明确,责任共担;四是建立了过程审计、专家参与、跟踪督查联合工作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五是建立了纪检监察、检察、公安、财政、审计联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办案机制,及时查处、严肃处理有关问题;六是建立了公开透明机制,将公开透明原则贯穿援建全过程,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作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亮点三:完善资金监管,专户专款专用。在资金的收支管理方面,河南省财政厅、援江办联合下发了“交钥匙”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省财政厅开设“对口支援江油市恢复重建项目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对口援建责任厅局作为项目法人单位相应设立“对口支援江油市恢复重建项目资金”专户,对建设项目的资金收支进行单独核算。同时对援建资金的拨付管理、监督与管理也作了明确规定。为确保资金物资全部用于灾区,用于受灾群众,发挥最大效益,河南省委、省政府向援建一线派驻监督检查小组,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交叉监管机制、联合检查机制、公开透明工作机制等,确保对援建资金的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空档。  “重建设结果,更重监管过程”  “援建监管一方面是异地监管,难度大;另一方面是临时性监管,容易导致不重视和流于形式。所以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履行好监督职责,让监督随着重建工程延伸,推动援建项目又好又快的建设,确保每一分钱都用于重建,每一个工程项目都阳光普照、质量过硬!”这是河南省前指监督组负责人刘付周于援建之初写下的工作日志。  “知我者,谓我心忧。”监督检查组的同志们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在主管监管工作的王振伟副指挥长的率先垂范下,他们放弃休息,放弃节假日,五一、十一坚守岗位,天天深入援建一线,工业园区论证会上有他们的身影,爱心小学工地上洒落他们的汗水,如虹的涪江大桥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可是没有人知道,监督组里有的同志家中有重病老人长年卧床;有的刚刚新婚,就和爱人两地分居……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问及这些,硬汉子们难免哽咽;但说到工作,他们又眉飞色舞,句句话掷地有声,“我们的工作措施硬,主要表现在‘三个不’”——  宣传教育不放松。按照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要求,监督检查组针对对口援建任务重、时间紧、项目多、资金量大、参建队伍来自多方的特点,在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把相关制度规定汇编印成册,分发学习,并利用召开会议、座谈、督导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着重做好廉洁自律宣传工作,要求工程建设各方加强廉政建设,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防线,最大限度地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把援建项目做成放心工程、阳光工程。  监督检查不疏漏。采用全面检查、重点抽查和明察暗访等形式,不间断地对援建项目进行检查,工作中采取听汇报、察现场、核实资料、走访群众等方法,深入山区乡镇和施工工地,对援建的乡镇项目和市重点项目的资金使用、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农民工工资发放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重点项目从立项、设计、招投标到进场施工、资金拨付、决算审计、竣工验收全面检查,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发生问题。  查处问题不手软。针对信访举报、媒体披露和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监督检查组及时提出加强监管、健全制度的意见建议,下发整改通知书,预防了深层次问题的发生;对有严重安全、质量隐患的工程项目要求限期整改;对四川某建设工程公司中标项目存在的问题,联合江油市纪委监察局进行了调查处理,禁止该公司三年内在江油市参与国家投资项目的招投标活动。对发现部分项目严重超概算、超工期、未执行国家支持灾后重建税费减免政策等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对有关单位进行了严肃处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党政纪处分5人,全力协调并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及时统计掌握32个重点项目和乡镇项目完工验收进度,为审计部门科学组织、统筹安排竣工审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审计出来的问题,逐单位逐项目进行监督落实及整改纠正,及时追缴了被挪用的援建资金2400余万元。同时,该省审计机关组织近300人的审计队伍,集中两个多月时间,对援建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逐单位逐项目监督整改纠正。  一系列措施彰显成效,及时有力地推动着援建工作既快又好的进展。马駇同志在视察时多次赞许,“你们的援建展示了河南形象”,这就是最好的肯定。  “讲主动作为,更讲合力协作”  援建工程的质量怎么样?群众满意度如何?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爱心小区一期。  “你看这楼多漂亮、多结实,都是可以抵抗八级以上地震的,昨天有震感,但我们不慌张,对这楼的质量我们放心的很。”  “出门就是医院,旁边就有幼儿园、小学、中学,生活方便,住着舒坦!感谢河南人民!”  “共产党好,河南人亲!”  “祖国恩重如山,河南情深似海!”  走进爱心小区,记者一说明来意,小区里群众就争先恐后地谈论起来,他们用最真诚的笑容和最质朴的话语表达着内心的感激。虽然在采访的短短一周内就遇到了5.0级、4.2级两次余震,但我们看到人们脸上更多的是希望,眼睛里流露的是憧憬。  在总投资2.5亿元的豫江大堤上,昔日臭气熏天的河岸今天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诗仙、诗圣园里,李白、杜甫在1200多年后再次会面,“涪江黄河水连水,河南江油心贴心”,这里已经成为回味两地历史文化、纪念援建深情厚意的代表性建筑。  监督检查组加强与江油市纪委监察局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先后4次召开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和灾后援建项目监督管理联席会,从思想上筑牢防腐防线,明确了各自职责,解决了监督检查工作中的空白点,及时纠正了在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资金管理等方面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一年多来,监督组走遍了江油市40个乡镇,熟悉掌握每个项目情况,先后10次与江油市混合编队组成检查组,每次用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全方位检查,共下达整改通知书150余份,召开6次规模较大的质量安全现场会或工作会,对4个问题突出的项目停工限期整顿,4个进度严重滞后的项目停止拨款,并重点查看整改落实情况。通过重点抽查、明察暗访、“回头看”等形式,对整改情况及援建资金使用管理、专户建立、拨付程序进行检查。根据江油市恢复重建的实际需要,河南省共安排实施援建项目300个,援建资金30亿元,其中“交支票”项目278个,总投资17.7亿元,“交钥匙”项目22个、总投资12.3亿元。援建重点是城乡居民住房、城乡道路、市政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等。这些项目都已经陆续完工,由于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弥补了河南前指纪检监察职能的缺位,密切了河南前指与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纪委监察机关的协调联系,加大了对恢复重建资金物资、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内控措施等方面的监督,促进了河南对口支援江油市恢复重建工作的科学、和谐、高效、廉洁实施。  正如张国晖指挥长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我们的工作也就是两三年,但是我们希望这些项目可以惠及江油世代人民。我们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主要任务是对建好的工程实施‘回头看’,看什么?看问题,看细节,不留遗憾,不留漏洞,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留什么?我想我们不仅仅要留下优质工程,更要留下健全的长效机制、优良的工作作风、廉洁高效的河南形象,为江油既快又好的发展注入河南动力!” (陈曦  鲁浩 张丽娟)
  • 版权所有:商丘市纪委监察委
  • 豫ICP备13020693号  E-mail:sql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