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从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强化“四和”教育、倡树文明新风入手,认真开展了“亲民爱民”、“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四个教育,努力打造和谐柘城。
一、开展“亲民爱民”教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变“不想为”为“我要为”,变“不作为”为“主动作为”,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上门服务,交流感情,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听民声,解民意,释民难,排民忧;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聘请农业专家、科技专家、养殖专家下乡为农民群众传授种植、养殖技术,使农民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致富本领;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结对帮扶活动、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通过大走访、大调查、大帮扶,用行动取信于民,以真诚温暖人心,进一步拉近干群距离,密切党群关系。
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以“道德讲堂”为教育平台,以“弘扬职业精神、遵守职业纪律、提升道德修养、培养道德品质”为着力点,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乐于奉献、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通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单位“一把手”讲道德课、开展“读好书、看好片、搞讲座、写征文”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知荣明耻意识明显增强,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工作效能明显提升,服务态度明显转变。
三、开展“家庭美德”教育,筑牢道德缺失防线。针对个别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腐败堕落、缺乏诚信、个人至上、心胸狭窄、生活奢靡、道德沦丧、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破坏“人民公仆”形象等问题,该县从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修身养廉、谦让宽容”入手,通过开展以“家庭和美、夫妻和睦、邻里和气、社会和谐”为主题的“家庭美德”教育,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筑牢道德缺失防线。
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倡树社会文明新风。该县采取专家、学者培训,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平台宣传,举行演讲、征文比赛等形式,积极开展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题的“社会公德”教育。通过城区卫生综合整治、大气污染防治,提升党员干部保护环境意识,养成卫生习惯,化为自觉行动;通过树立见义勇为典型、表彰优秀党员,倡树社会新风尚,激发社会正能量;通过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构建人间真情,打造和谐柘城。(柘城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