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市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无缝监管
2014-01-06 11:14 来源:

江西省吉安市构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全方位监管机制,紧盯标后监管、投资评审、诚信管理等环节,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工期长、投资大、社会关注度高,建设过程存在诸多风险。如何加强监管?

“我们有办法!”江西省吉安市纪委、监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在防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廉政风险的基础上,紧盯标后监管、投资评审、诚信管理等环节,构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全方位监管机制,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项目建设廉洁高效。目前,全市300多个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正稳步推进,确保“工程上马、干部安全”。

标后监管:“五位一体”构筑“防腐墙”

近年来,在市纪委、监察局推动下,吉安市在市、县两级实行“委一办中心”公共资源交易运行和监管模式,分别成立管委会、监管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决策、监管、操作三足鼎立。同时,再造流程,实行“网上下载标书,多银行多账户交纳保证金,资格后审”,改变了以前业主单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模式,防止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出现串标、围标等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纪检监察机关仍然接到群众举报、投诉,查处的案件触目惊心:一家外地建筑公司使用伪造的注册建造师证,在吉安参与4起工程招投标;某系统共有6名领导利用职权,在工程招投标中违法分包、转包,贪污受贿……监管上依然存在漏洞!

“问题的发生,大部分是因为行政监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等在标后监管中履职不到位。”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云指出,“只有从标后监管入手,‘谁主管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才能最大限度地阻止权力介入公共资源交易。”

针对标后建设、监理、行政监管等环节中易出现的问题,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制定《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及标后“五位一体”监管体系工作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形成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行政监管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市纪委、监察局“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联席会议制度,出台《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办法》,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调度、督查、稽查。建立案件查处、移送、协办以及不良行为信息和标后监管联动管理机制,监督市场主体诚信履约。

同时,市纪委、监察局对全市2010年以来所有竣工、在建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排查和专项清理,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今年,他们重点对行政监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履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共抽查131个项目,发现招投标手续不全、项目转包和质检员、安全员等关键岗位人员不到岗等问题573个,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查处或限期整改。

投资评审:4年审减资金13亿

对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资金管理使用是重中之重。少则千万、多则上亿的巨额资金,如何一分不差地用在项目上,提高使用效率?

吉安市对重点工程进行投资评审,从预算、招标控制价、结算、竣工财务决算等各环节强化监管,管住政府投资“钱袋子”。

20093月,吉安市成立重点工程投资评审办公室,出台管理办法,明确由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负责重点工程投资评审工作。该中心通过对工程预算、招标控制价、结算、竣工财务决算进行评审,对重大工程量增减、材料单价变更、工程资金拨付及工程资金流向等进行审核,实现对项目资金全过程的监管,以最大限度地遏制工程造价虚高。

去年8月,该中心对赣江西堤除险加固工程招标控制价进行评审。初审机构审核金额为1.18123亿元。该中心工作人员复审时,在复杂的数据中敏锐发现回填砂砾和挖淤泥土方量等工程量严重不符。“最后,中心在初审基础上又审减了2068.58万元。”市投资评审办负责人胡晓钢说,“如果不复审,虚增的工程量就不会核减。”

4年来,该中心坚持独立评审,建立先评审后招投标、先评审后拨款等“七先七后”评审工作机制,制定管理暂行办法、资金拨付审批等制度,形成了严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引进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多家中介机构,聘请100多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评审;实行项目复审制和法人审核制,确保评审工作做到“评得准、算得清、过得硬”。

据胡晓钢介绍,除了对设计变更和增加工程量的严格管理,该市评审办还对合同履行进行强化监管,严禁招标人随意扩大发包范围,防止低价中标高价结算。

截至今年5月底,吉安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共组织审核政府投资项目资金81.98亿元,审定资金68.82亿元,审减金额13.16亿元。

诚信管理:遏制违法违规行为

20114月开始,吉安市着手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体系建设,对进驻企业进行诚信备案管理。

根据诚信备案管理规定,外地建筑施工和监理企业要进入吉安市,必须在注册地有15018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以前有这样的现象:某个项目有两三百家施工企业围标,但是实际后台老板就那么几个人。实行诚信管理后,不仅有力遏制了皮包公司、空壳公司围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也使有资质的外来企业在吉安扎下了根。”市建筑施工管理站站长周世安说,该市建立诚信记录档案,记录工程建设企业的诚实投保、诚信施工等行为。

除了诚信管理,吉安市还实行严格的“黑名单”制度。不管是诚信记录、还是“黑名单”,全部备案并在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开。

据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刘晓明介绍,该市制定了《项目信息公开暂行办法》、《违反招投标及标后管理规定处罚标准》、《“黑名单”适用范围》等制度,企业一经查实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将立即被全市通报批评、列入“黑名单”,并给予相应处罚。“去年以来,我们共检查31个工程建设项目,通报26个违法违规企业、84名施工管理人员,并将他们列入‘黑名单’。”

同时,纪检监察机关高悬利剑,严肃查处违纪案件。2012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涉及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举报线索72件,立案2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其他处理28人,移送司法机关11人,罚没和补交违纪违规金额1296.5万元。

  • 版权所有:商丘市纪委监察委
  • 豫ICP备13020693号  E-mail:sql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