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大督查”工作纪实
2013-12-13 09:14 来源:

青海湖畔的一缕夏风,拂过油菜花满地铺锦。

富有民生情怀的一股实干风,吹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45万群众的灿烂笑颜。

风从何处来?海南州的“大督查”工作机制带来答案。

基层“减负”,“一把尺子量到底”

督查,本意在上级政府部门指导和监督下级工作,可每年几十个上级领导部门开展的名目繁多的检查活动,常令基层苦不堪言。

海南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华珍对此深有体会:“我们有个村,以往一年‘被检查’90多次,平均每周都要接待一两次检查。”基层疲于应付,逐渐开始弄虚作假,敷衍了事。时间一长,遂成恶习。

随之而来的是数额庞大的接待支出。“基层财政本来就紧张,为了消化接待费用,一些地方不得不挤占其他工作经费。”

同时被挤占的还有干部们的时间和精力。“都去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汇报,辖区内的群众谁来服务?不给群众办事,督查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发问令人深思。

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央和省州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另一方面要给基层“减负”,节省更多的人力、财力去保障和改善民生——2010年底,海南州探索建立起“大督查”工作机制。

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安排,州县两级成立了由一名常委任组长的大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党委政府督查室、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和宣传等部门,以及新闻媒体。

“每年年初,各部门申报督查工作计划,州大督查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督查工作重点后明确任务分工。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分析、解决困难和问题。每项督查任务完成后,督查组要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情况,并针对问题下发督查建议书;对一些连续性强、落实过程比较复杂的重要事项,要建立督查台账,跟踪督办,直至整改到位。”华珍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大督查机制的运转流程。

2012年年底,来自州委办、政府办、纪委、组织部、统战部、发改委、经商委、农牧局、林业局等部门的10名干部,明察暗访9天,对当年各县“为民办30件实事”的承诺落实情况等工作进行检查。“以往是‘龙多不治水’,现在一辆中巴一拨人、一把尺子量到底,基层轻松不少,还提高了督查效率和考核结果的科学性。”海南州纪委副书记耿生成的比喻十分形象。

今年,海南州大督查领导小组确定了35个督查项目,从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草原生态奖补机制等,基本涵盖了中央和省州重大决策部署及重点工作任务。

督查“增效”,全心全意惠民生

减了数量,还要提质量。

“四类督查法”,这是海南州对督查方式的一个创新,旨在提高督查的针对性:对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一些中央和省州的重大决策部署,联合督查;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惠民政策落实等一些民生工作,一线督查;对人事招录、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一些敏感性工作,全程督查;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等一些常规性工作,巡回督查。

每年,州里还确定12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重点开展专项督查。

2012年的专项督查内容是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教育布局调整后,全州367所学校归并为66所,平均每所学校的教育经费增加到300万元,有的寄宿制学校一年经费能达1000多万元。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事关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群众十分关注。”梁希君,海南州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他对去年的督查工作记忆犹新,“6月下旬到7月,我们用20天抽查了23所学校2011年至2012年所有账目,几乎天天都是下午三点吃午饭、半夜一两点睡觉。”

针对督查中发现的学校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等共性问题,州财政、教育、审计等部门联合举办中小学校长及财务人员培训班,并出台意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学校财务管理的职责、机制等。

今年,海南州又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拖欠专项清理。上半年的主题是“春季送暖”。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社、司法、工会、住建等部门深入建筑工地一线,检查用工合同签订情况,并通过送法律援助、开展法律讲座等形式,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下半年,工商、公安、法院等执法部门将联合开展“秋季维权”行动,检查农民工工资兑现落实情况。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施工企业,将在州工程项目信息公开平台曝光,并列入政府招投标“黑名单”。

“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工作落实,是我们探索建立大督查工作机制的初衷。”海南州州委书记张文魁说,督查结果的应用是确保督查工作权威性的重要一环,为此,海南州将督查情况纳入年终责任目标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范围,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对工作不落实情况进行责任查究的暂行规定》、《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庸懒表现挂号销号和有错与无为问责》等制度,严格问责。2011年以来,全州共有10名党员干部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工作损失或不良影响而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对于大督查工作的成效,张文魁这样总结:“大督查的不断推进,明显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在海南州,真干、实干、苦干、快干的氛围正在形成。”

干部“清爽”,作风转变得民声

“现在,一年‘被检查’90多次的事是不会再发生了。”提起大督查带来的变化,共和县委常委央毛如释重负。她拿出一叠表格递给记者——《“廉政食堂”公务接待审批单》。表格包括9项内容,除了来客单位、人数、就餐时间、分管领导审批、监督小组审核等信息外,还要求记录当日菜单。头一张表已经填过:“ 61712:00,州长、县委书记调研,18人,42素,主食面片。”再细看,荤菜也不过是炒土鸡、红烧鱼之类的家常菜。“再大的领导下来,也跟咱干部吃一样的菜。”央毛笑着说。

这是大督查的成果之一。过去,基层机关食堂环境、设备、饭菜质量差,机关干部宁愿自己掏钱在外就餐,公务接待也大都安排在机关附近的小饭馆。海南州通过督查发现,各县各乡镇都欠了一屁股接待费,群众也误以为干部们成天公款吃喝,意见很大。

2011年下半年,海南州开始在共和县的10个乡镇试点“廉政食堂”制度。“制度实施当年,我们县乡镇的公务接待费用就降低了22%2012年降低11.5%,两年共节约资金15.8万元。解决了吃饭难题,不再为应酬所累,基层干部更神清气爽地服务群众,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多了!”央毛非常欣慰。

今年5月,“廉政食堂”制度在海南36个乡镇全面推开。

同德县,人口不足7万,贫困农牧民就达到3.69万人;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人均贷款却超过2万元。根据青海省的规划,2013年至2015年,该县将建设27个示范村,占全县73个行政村的37%,建设项目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等六大类共357项,总投入42亿元。

如此庞大的工程,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广大干部站出来、顶上去!

为此,同德县抽调各级领导干部组成27个扶贫攻坚工作组,驻村、驻社,开展为期一年的示范村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同时成立专项小组,定期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督查……

工作组立下“军令状”,与县委、县政府签订了2013年扶贫攻坚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示范村建设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截至今年6月底,同德县整合资金2亿元,在27个村集中实施了异地搬迁、游牧民定居、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整治等建设项目;专项小组已开展督查12次。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轰轰烈烈地展开,首当其冲的内容是“为民”。领导干部转作风,更不是一句空口号,民生是其落脚点。海南州的大督查,正是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回归本位、扎实履职,为民分忧解难谋福祉的一项工作载体。它带来的那些变化,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 版权所有:商丘市纪委监察委
  • 豫ICP备13020693号  E-mail:sql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