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必须要敢于公战、反对私斗,坚守公义公正,摒弃私心杂念。事实证明,“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公与私如何取舍,更见共产党人的信仰和风骨。
讲私斗,还是讲公战,见品性,也见担当。
清代崔述写有《冉氏烹狗记》一文,阐述了什么是私斗和公战,颇能引人深思。
在崔述笔下,有一种市井之人嚣张跋扈,欺侮文弱,行呼市上,俨然壮士,然用之守府廨、出戍地,则战战栗栗、丧魂失魄。这种人就是“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的代表。在崔述看来,“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倘若一个人只讲私斗而不敢公战,只想自身安危,不顾江山社稷、人民幸福,自然是德不配位、无所价值。话虽然有些不中听,但道理就是如此。
探究历史,很多贪官污吏皆是如此。他们一旦掌权,便忘乎所以,打压清官能吏,排挤清流一族,无所不用其极。比如秦桧,为了一己之私,干起了亲者恨、仇者快的事,给名将岳飞安上“莫须有”的罪名,使其冤死风波亭。纵观秦桧的所作所为,私斗可谓在行,而一旦金人入侵,他却摇尾乞怜,不敢反抗,甘心做了投降派。秦桧正是“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的典型。
毛泽东同志指出,“真理是跟谬误相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美是跟丑相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斗争这件事,未尝不可,但应提倡公战,不应纵容私斗。私斗,害己,伤人,误国。
有理不在气盛,斗争不在声高。自古以来,我们一直提倡公战,也就是要为公义而斗,为国家民族大义而斗。“钟毓与参佐射,魏舒常为画筹;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发无不中,举坐愕然。俞大猷与人言,恂恂若儒生;及提桴鼓立军门,勇气百倍,战无不克者。”魏舒、俞大猷表征平凡、中藏醇美,不屑于私斗,而勇于公战,关键时候敢担当、勇作为,为后世立下了公心至上、德才兼备的标杆。
今天,我们党强调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倡导的是公战,反对的是私斗。什么是“公战”?表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就是有话摆在桌面上,坚持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给人穿“小鞋”,也不搞打击报复那一套,即使是对人对事有意见,也要按照党内正常程序反映解决。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就是要敢于亮剑,勇于当战士不当“绅士”,决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这样的“公战”精神,才是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斗争精神。
然而,也有少数党员干部热衷于私斗,把党内政治生活搞得乌烟瘴气。他们有的当面不说、组织生活会上不说,却在背地里乱说,有的甚至把写信告状、诬告陷害当做家常便饭,稍有不如意就“搜集证据”、夸大其辞,把原本纯洁的同志关系搞得乱七八糟;有的不愿别人好,看着别人进步不舒服,想方设法给人使绊子、下套子,这种人在与同志的争斗上很有一套,但在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坏人坏事、损害党的声誉的言行时,斗争精神全无,不是当老好人,就是当“投降派”,不仅不站出来反对,有的还随声附和、替人说话,完全是“吃党的饭砸党的锅”,甚至把屁股坐到了敌对分子那一边。他们就是现实版的“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者。这些人的做法与其党员干部身份、标准完全不符,与塑造山清水秀政治生态的目标背离。
一直以来,公与私的较量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必须要敢于公战、反对私斗,坚守公义公正,摒弃私心杂念。事实证明,“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公与私如何取舍,更见共产党人的信仰和风骨。只要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公”字为上,政治生态一定会越来越纯洁,党员干部的品格操守一定会越来越纯粹。(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