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宝市纪委监委紧盯村干部这一重点群体,构建教育引导、制度约束、监督治理“三维防线”,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做实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推进纪法教育常态化。每月筛选各级纪委监委公开通报的典型案例,制发纪法教育通知书,通过案例剖析、纪法解读、清风镜鉴等形式,以案明纪释法。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等党纪法规纳入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力量培训重要内容,指导乡镇组建纪法宣讲队,开展“廉通基层纪法上门”宣讲活动。用好典型案例“活教材”。针对今年受处分的8名村干部,及时向案发乡镇下发以案促改提醒书,督促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在宣读处分决定书时,同步开展案例剖析、对照查摆、表态发言、廉政谈话。收集整理近年来25起村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编印《全市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阐述违纪事实,深挖背后根源,引导村干部依规依纪依法履职。打造廉洁文化“微阵地”。充分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清廉资源,将廉洁元素融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红色教育基地、村史馆等,依托廉墙、廉廊、廉亭等景观,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策”的乡村清廉文化阵地,以清风正气润泽乡土阡陌。
紧盯小微权力,筑牢制度防线。“村财乡管”再强化。督促财政部门制定《灵宝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财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村集体办公费开支、集体资源转让、集体资产处置、集体资金公开公示等具体要求,做到集体资金报账收有凭、付有据,收支两条线。“职责权限”清单化。认真梳理日常监督和审查调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查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级事务决策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及薄弱环节,制定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责任清单,配套制定“流程图+风险点”,明确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权限,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平台监管”智慧化。督促农业农村局制定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信息化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平台财务系统操作业务培训5次,推动村集体财务管理正规化、资产资源管理透明化、合同管理规范化。截至目前,全市37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1个镇级集体经济组织已在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平台财务系统上建档。
强化基层监督,构筑治理防线。凝聚联动监督“合力”。横向联合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针对群众关注的集体“三资”底数不清、集体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资产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开展联合督导排查,移交线索4个,排查整改问题14个。纵向贯通“室组地”协作区监督力量,加强对涉及村“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的提级办理、督促办理。2024年以来,共查处15名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其中提级查处6人。站好廉情监督“岗哨”。扎实推进村居廉情监督工作,通过设立廉情监督工作站、选优配强廉情监督员、健全廉情监督例会制度,引导廉情监督员参与村级事务监督,主动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力争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全市廉情监督员累计开展监督1000余次,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200余个。擦亮村居巡察“利剑”。启动对全市40个重点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巡察“回头看”,开列对村(社区)巡察监督清单105项,“巡改一体”重点关注事项清单44项,实现靶向监督。创新“田野巡察”模式,通过乡村大喇叭、巡察联系卡、“码上巡”二维码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董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