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优良家风 谱写时代新篇
汤阴县纪委监委机关第一党支部 付小赟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也是为今后做人做事打下的基础,社会的风气和人员素质源自每个家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要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以良好家风带党风、促政风、正民风,推动全社会形成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态。
家有谱,地有志,国有史。家风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是一个家庭绵绵不绝的精神传承,是每个人吸收不尽的道德养分。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孟母三迁,断杼教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民间广为流传。古往今来,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历经几多变迁,我们中国人始终把家庭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始终注重培育良好家风。好的家风是一盏明灯,照耀着游子前行的道路;是一把火炬,传承着家族的火种;是一艘大船,于无形中载着家族抵达平安的彼岸;更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一种传承,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神奇密码。人们常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淳正家风、弘扬家风,无疑是党风向好、社风向善的最好催化剂。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代又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中国有句古话叫“3岁看大,7岁看老”,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治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习近平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每个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重教为根,廉洁为本。优良家风与严谨家训不断荫泽后人,给予他们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与思想财富;而坚守家风的责任与信念,又赋予后人对绵延至今的家风家训不自弃的坚韧与自信。尤其是对党员干部来说,家风绝不是私事小事,更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树好榜样,以正家风带动正党风。正己以涵养新时代的好家风,就是要明晰情与法的辩证法,把握亲与清的分寸感,守住公与私的分界线;就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定力,自觉远离权力的诱惑,严格管好自己与身边人。“耕读持家、清廉居官”这是“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家族家训,强调“廉仕吏、重孝礼、勤耕读、倡节俭、严教管、奉仁德”。朱德也曾给后辈题词:“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做一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他以无产阶级优秀分子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子孙们,树立了严格的家教,用以规范家人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纵览传统名门世家不难发现,凡家业辉煌、人才兴旺者,无不拥有独树一帜的家风和鲜明的家族文化特征。“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是著名的“鲤庭承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箕裘承祖泽”“可俭而不可吝”“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行得正;打好了价值观的底色,才能走得远。相比万贯家财,好的家风才是对一家一族最好的馈赠。生活中要懂敬畏,做人要有底线,这是我们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所总结出的教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的家风成就美好人生,腐化家风则是人生难以承受的负资产。权钱交易“夫妻店”,经济偷盗“父子兵”,处处伸手“一窝贪”,家风不正,“爱”得越深,错得越离谱。
“家风连国风,国风兴家风,人讲精气神,国讲正清和”。新征程上,家与国的大小关系不容忽视,家风建设更加不能止步。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考场”越来越大,“考题”越来越复杂,时代对党提出了更高要求。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更应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从自身做起,从此刻做起,自觉向“不为儿女谋私利”的杨善洲、“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谷文昌、“懂孝悌、知敬畏、守勤俭”的曾文正、“威严有慈、勤学自立、以身作则”的颜之推等先贤学习,做到清正廉洁、自守自律。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忠诚、干净、担当”六字为标尺,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担当作为,用钉钉子精神在实践的大熔炉中不断提高,用奋斗和实干做出一番成绩,更好地建功新时代,真正担起党的重托,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做反腐尖兵 为党旗添彩
汤阴县纪委监委机关第一党支部 胡茜茜
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们县纪委的90后新晋纪检监察干部张阳,一人,一车,一路飞驰,马不停蹄奔袭400公里,经过数道防疫检查关卡,从三门峡老家到达汤阴疫情防控指挥部开展防疫工作;85后哺乳期宝妈王露霞,自称金刚护体接到要去防控一线监督检查的指令后,她第一时间就踏上了工作岗位。在脱贫攻坚战,也有不少青年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大朱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李一行在已完成村年集体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指标后,又计划把该村东坑用于建设鱼塘并启动生态园和采摘园,开展乡村旅游;丁聚星、魏康、汤飞宇等同志也把帮扶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信访室的苗苗、文娟,充分发挥情报部的作用,用鹰一样的眼睛去审视每一条线索;党风政风室的小赟、骄阳,明查暗访强化监督;纪检监察室的振业、李琦,查清事实还原真相,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审理室的芳伶颖菡,定性量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他们也是爸妈心中的毛孩子、小棉袄,是孩子眼中的好妈妈、大超人,是爱人眼中的贴心人、顶梁柱。然而在单位,他们却有一个共同又响亮的名字——汤阴县纪检监察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认为更应该以“三个强化”为抓手,争做反腐尖兵,为党旗添彩的新时代纪检监察铁军。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纪检监察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情去做,带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情去做,务求实效;用责去查,坚持为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去查,较真碰硬;用心去干,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做自己的事情去干,真抓实干;真正做到一名干成事、不出事、有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
强化干部梯队建设。动态掌握岗位空缺和需求,在发挥好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的同时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及时提拔使用,对有发展潜力、需要递进培养的抓紧放到关键岗位扎实历练,加强对重点岗位人选的提前谋划和储备。
强化基层实践锻炼。注重在实践中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将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岗位作为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有计划地把年轻干部安排到一线、安排到关键吃劲岗位扎实历练,推动年轻干部在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中锤炼过硬本领。
良好家风助我成长
汤阴县纪委监委机关第二党支部 刘凌辉
法国著名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在我成长的青葱岁月中,给我的生命带来馥郁花香、浓荫庇护的便是我的家,还有那如春雨般润物无声的家风。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前行的动力。家风是家庭多年来构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价值观和人生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的家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家风严谨、朴实,那么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往往受到家风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人也不会走上邪路,如果一个人的家风不好,家长不注意管教孩子,任由孩子胡作非为,那么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变成问题少年,更有甚者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从小我父母就经过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影响着我,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在我上学阶段,我的父亲对我影响最深。上初中的时候,我英语基础不扎实,导致成绩拖后腿,在初二升初三的暑假,恰逢爸爸也要准备一个考试,他给我说:“咱们一起学习,各学各的,每天晚上汇报一下当天都学会了什么,要让每天都有收获。”我答应了,但是,在前几天学习的时候,我一会儿跑出去一趟,一会儿动动这一会儿动动那,根本就沉不下心来去专心学习,而他坐到那聚精会神,只能看到他翻书学习的模样,经历了几天每天晚上汇报都没收获的窘境,我也下定决心,要专心学习英语,攻克薄弱点。正是由于看到父亲在学习时的勤奋模样,我也在他的熏陶下,去“模仿”他,这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影响着我。
我的母亲在我面对人生的分叉口,也指引着我。大四面对考研还是考公这个道路分叉口,我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条路,特别是看到周围同学都一窝蜂去考研,更加迷茫和纠结,晚上跟妈妈视频的时候,问她我该如何选择,她对我说:“你想不想参加工作?你觉得你更喜欢哪一条路?不可以为了逃避工作去考研,逃避不是最终解决方法。好好想想这些,想清楚了你选择哪条路我们都支持你。”之后我分析了我的弱项和短板,觉得自己不是学术型,最终选择了考公队伍。但公考竞争也特别激烈,第一次考试失败,看到同学们都考研成功,又深深陷入了自我怀疑中去,妈妈对我说:“你要分析原因,找准薄弱点,不用羡慕别人,只要你方法对了,你也会成功。你要记住: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和妈妈聊完,心态平和后又开始继续学习。不同于父亲的不善言辞,母亲总是能看透我的内心想法,在成长道路上一步一步指引我。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我所学到的家风,是从父母的身上借鉴而来的。正是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塑造了我,成就了我,让我更好地成长。只有把的良好风气融入到每个家庭的血脉中,不断地规范做人做事的思维和方法,良好家风才能坚实并历经风雨传承下来。只有让良好风气与千家万户共同价值追求相互融合、互为依托、共生共长,定能在全社会激发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回顾百年峥嵘,勇立时代潮头
汤阴县纪委监委机关第二党支部 李翔
人的一生,如海上航行的船,虽波涛汹涌,暗流激荡,但只要稳住了舵,把住了方向,持之以恒,终会到达胜利的彼岸。掌握前途和命运的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注释。对于我,指引我健康成长的航灯,稳定我思想和前行方向的舵,那就是伟大光荣的党的——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在1941年发表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到:“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历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检来的。”
这段话惹人深思,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上,作为一名纪检干部,一名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在党旗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需要更加明确:新时代青年只有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历程,切实了解党是如何在困难中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又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矢志不渝传承好党的初心使命。
通过2021年在全党集中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展望党的前进道路。作为青年干部更要坚定信仰跟党走,这是我们广大青年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需要。新时代的我们成长于和平年代,在党的历史事件与人物面前,面临着“有形的”全新体验与“无形的”全新挑战。新时代青年们要能够找到个人与历史之间的有效联结点,明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一场需要数代中华儿女接力的漫漫征程,更是需要吾辈青年磨砺意志、不懈奋斗。
新时代青年应勇立时代潮头,方显担当。要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得路,面向未来,面对挑战,都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对党忠诚,从而不断地熏陶自己,升华自己,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随着对党的历史和先进理论的不断学习及参加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明确自己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要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干部监督工作,端正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技能。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通过认真地学习与反思,我深知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工作压力没有合理地调节,这些都是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用工作成绩回报党的关怀,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的忠诚。
青春心向党 筑梦新征程
汤阴县纪委监委机关第三党支部 韩红敏
我们支部是一支年轻党支部,2020年1月,我被选举为机关党委第三党支部书记,这份光荣的责任落在了我年轻的肩膀上。我们支部共有党员22人,其中不乏10年以上党龄的党员,更有光荣在党50年的退休老党员,而我是2017年成为正式党员,作为一个党龄不足五年党务工作小白当选为支部书记,心中除了感激机关党委和各位党员对我的信任,更多的是对这个职务和角色担忧和焦虑。
在担任支部书记后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就让我犯了难,因为召开党员大会对党员的出席人数有着严格的规定,而支部的第七、八、九审查调查室的十多名同志常年在外出差办案,再加上在家休养的三名年老体弱退休老党员,会上还要对党支部的发展对象转预备党员进行讨论投票,人数达标是召开党员大会的首要条件,经过支委会讨论研究并向机关党委、县直工委请示报备,我们采取了书面征求意见和线上视频会议两种方式相结合,确保了程序规范有效,也确保了各项党内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通过这第一次问题的圆满解决,让我收获了信心和经验,也树立和坚定了我要做好这份工作的决心。
三年时间很快,让我从一个党务“小白”成长了一个党务工作“明白人”,三年时间又很慢,回首起来党支部的点点滴滴,让我很庆幸我在这样一个温馨团结的党支部逐渐成长,支部的杜书记会在组织生活会上语重心长的批评并指正我和支部工作中的问题,并语重心长、毫无保留的指导支部的建设工作;支委的组织委员芳伶同志、宣传委员卫华同志及支部委员像我的左膀右臂和坚强后盾一样协助我挑战了一个有一个党务工作难题;支部的正式党员、包括我们的预备党员魏康同志义无反顾的在组织需要的时候奔赴向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一线。党支部的所有全体党员同志也都做到对党忠诚、政治过硬,自觉在艰苦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接受党性锻炼,在我们党支部形成了干事创业、比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时时处处在树立和维护我们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良好形象,深深夯实、筑牢了党支部战斗堡垒。
通过几年来的党支部工作和生活,我和支部党员同志在机关党委的指导下先后开展了政治廉政体检、书香卫士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更重要是我变得会主动思考问题,而且考虑问题看待问题的立场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内心的格局也在不断打开。
这份工作对我自己而言,不仅锤炼了自身,丰富了本领,也让自己人生得到了新的提高和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我认为只有高质量党内生活,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才能建设一支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人人争当先锋的新时代先进党组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只有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持续不断从党的理论知识中汲取经验和力量,坚定政治信念、勇于担当负责、心怀敬畏心理,遵守党章、践行誓言、纯洁党性,坚定对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追求,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不会走岔路、走歪路、走邪路,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不忘初心,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