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原 老家河南》系列故事10丨比干剖心
2020-11-30 09:41 来源: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卫辉府(今卫辉市)有座比干墓,墓前有比干庙。比干墓周围长着数不尽的苍柏。这些松柏棵棵无顶无心,有的树身裂开,这些柏树的“心”哪里去了呢?

卫辉当地流传有“比干剖心”的故事。比干是纣王的叔父,纣王的父亲帝乙是比干的哥哥,帝乙是商朝十六代,二十九王。奴隶社会,本来是长子继承王位,而次子纣王却继了位,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王后莫氏无子,妃伊氏生二子,长子微子启,次子微仲衍。莫氏死后,帝乙封伊氏为王后,又生一子受辛。他们兄弟三人虽是一母所生,但按祖训,先为妃生者,长亦庶子,不能继承王位;后为王后生的,幼乃嫡子,于是,受辛继位做了纣王。

纣王轻贤重邪,沉醉酒色。他和宠妃苏妲己寻欢作乐,彻夜狂欢。纣王在羑里创设了监狱(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狱中有砍头、剁脚、碎尸等刑具,设有炮烙等酷刑,用以阻塞忠良谏诤之口。他的叔叔、官居少师的比干,看到纣王肆虐无度,朝纲不振,社稷濒危,非常痛心。一连三日进谏,劝纣王要洗心易行,改恶从善,抚国安民,保住殷汤的江山。纣王对比干的忠言劝告,不但不听,反而厌恶至极。比干见状,愤愤不平,又进谏道:“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之谏,不用之死,忠则至也!”纣王见比干铁骨铮铮,浩气凛然,顿时吓得目瞪口呆。

这时候,他身边的妲己说: “大王,比干不是说要为你献忠心吗?你就应该把他的心掏出来,看看到底是黑是红。”纣王听信妲己的谗言,恼怒地说:“你自命圣人不凡,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不知是真是假?”当即下令将比干剖腹掏心。比千被纣王惨杀后,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至今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至古死忠之臣莫惨于比干也”。杀死比干,纣王并不罢休,还要斩草除根,灭门绝户。当时比干夫人陈氏已经怀孕三月,由百姓护送,逃奔牧野(今河南汲县一带)长林,后于石室中生了一个男孩取名长思。直到周武王灭纣王后,才拜比千为天下第一忠臣,加封了比干墓,吊比干灵,又在牧野西北方太行山东麓密林里召回比干的妻子和儿子。

武王高兴地抚摸着比干儿子长思的头,指着茂密的林子说:“你是天下第一忠臣的后代,要兴盛天下。因为你是在长林石室里生的,就赐你姓林吧!”并封他为“林木公”。所以,几千年来我国姓林的都把比干奉为始祖,历代不少官员都到卫辉市比干墓修坟祭祖,近年来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也来这里寻根祭祖。

比干墓的周围,古柏参天,野菜青青。仔细观看,那古柏没顶,野菜没心,令人费解。相传,比干死后,忠气触动天庭,玉皇大帝派了南始天尊下界来搭救。南始天尊端坐云头,在比干尸体上空,将拂尘一摇,对比干道:“相臣比干,你为国为民一片忠心,本道赐你死而复生。”话毕,又将拂尘一甩,比干果然复活站立起来。这时,天尊又道: “你快速南行,一路掩袍不要多话,只要到达心国(河南新乡),就会长出新心,长生不老。”比干听罢,当即飞马南行,走到汲县城北十五里外,遇上千年狐狸精苏妲己变成的老妇人在路旁叫卖“没心莱”。比干勒马忍不住问道:“菜没心能活,人没心若何?”老妇人说道:“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得死。”比干听了,长叹一声:“我比干枉为人也!”口吐鲜血,坠马而死。一霎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卷土成墓,将比干的尸体埋葬正中,称为“天葬”。这就是现在的“比干墓”了。

传说,当时周围的古柏呜呜悲鸣,哭得直不起腰,抬不起头,均成了秃顶无冠。有的空心,有的树干只有一半,似因比干被剖心造成的;坟墓上的野菜也没了心,三个叶,是比干的七窍丹心化成。 “人、树、菜”皆没心,三者无心象征着比干忠贞不屈,千古流芳,永驻人间。(马晓南)

责任编辑: 马冲
随手拍来监督
  • 版权所有:濮阳市纪委监察委
  • 地址:濮阳市金堤路532号 电话:0393-6667111
  •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47 备案序号:豫ICP备120235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