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正则民风淳社风清,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家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关系党风和政风。对整个社会的风气形成具有导向作用。
良好的家风是形成廉洁党风政风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家风在提高家庭成员道德修养的基础上,能实现家庭乃至家族关系的美满和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的和谐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家风问题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纪律问题。党员干部是家庭的“主心骨”,要严格要求自我,言传身教,约束家人,管好身边亲人,自觉摆正党性与家庭、家风与党风关系,做到内修德、外修品,重家教、正家风,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培育良好家风,用实际行动推动党风、政风、民风。
我从小就深受父母的影响和教育,父母经常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守信、坦诚正直,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特别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父母更是经常谆谆教导,要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这些对我影响都很大,在工作生活中,我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时刻坚定党的政治方向、不断增强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增强大局观念,明辨是非,勤政务实、清正廉洁 。结合自身实际,浅谈加强家风建设的几点感受:
党员干部要作优良家风的引领者。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家庭、社会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从而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向上向善。
要始终忠诚于党。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永不叛党。始终忠诚于国家,积极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始终忠诚于家庭,秉持孝道,引导和教育孩子感念父母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要坚持从严治家。遵纪守法是家风建设的底线。必须从自身做起并教育引导家庭成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远离贪腐、洁身自好。 严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约束自己,始终坚守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为亲属子女严守法纪做出表率。
要坚持修身。品行道德是一个人立身之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就要更加注重修身立德,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筑牢立身之本、为政之基。要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系好第一粒纽扣、把好第一个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
要加强学习。学习能使人开阔眼界、明辨方向、增添力量。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来说,读书学习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也是“济世传家”的良好方式。一方面,通过学习读书,可以磨砺干事创业真本领,更好地履职尽责;另一方面,在家庭中营造注重学习、勤于读书的良好氛围, 要主动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潜移默化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家庭成员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同时,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争做本职岗位上的行家里手,以实际行动为家庭成员做出榜样。
要坚持勤俭持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 要将勤俭节约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美德、一种力量,当作共产党员应该长期坚持的政治本色,贯穿到工作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处做起,使家庭成员都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将勤俭节约作为个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素养。
要坚持实干精神。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对一个家庭而言,也是如此。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论是个人成长、事业发展,还是家庭幸福、国家富强,都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只有靠实干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要履职尽责、奋发有为,把心思用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上,把精力用在察民情、解民难、促发展上,把时间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同时,要教育引导家庭成员勤劳担当、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务实创新的奉献精神。
总之,党员干部要自觉承担家庭责任,真诚关心关爱每一位家庭成员,教育家庭成员把爱家和爱国、小我和大我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同时,要注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教文化,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节约、邻里团结等观念,倡导忠诚、责任、学习、奉献、自律等理念,推动家庭成员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要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家庭成员永远爱党爱国爱家。(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