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基层监督的重点。南乐县纪委监委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作为护航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立足职能定位,一体推进监督、办案、整改、治理,为护航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全覆盖严查 守牢农村集体家底
南乐县纪委监委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领域专项监督时发现,张果屯镇某村党支部委员路某在未经“四议两公开”程序的情况下,擅自把村集体购买的活动房无偿借给亲戚使用。最终,路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2024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思维,整合监督力量,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互联、直抵末梢的“一盘棋”监督格局。开展“纪检监察+职能部门”联合监督,通过乡村两级自查、依托管理系统巡查、到村入户实地检查、调阅村级账目核查等方式,全面排查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强化“室组地”联动监督,紧盯产权底数清查、村集体决策、资产资源交易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有效凝聚工作合力;深化提级监督,对单笔交易100亩以上集体耕地、500平方米以上集体经营性资产实行全过程提级监督,着力破解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难题,守护群众合法权益。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该县纪委监委坚持以办案引领、用办案震慑,畅通“信、访、网、电”等问题反映渠道,对集体“三资”领域问题线索大起底、大排查,综合运用提级办理、领导包案、重点督办等措施,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惩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截至目前,共查处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20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8人,组织处理46人。
全方位整改 推动管理规范有序
“希望大家以我为鉴,切莫让惠民资金审核的底线‘失守’……”在近德固乡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上,该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现场宣布了对某村党支部书记郭某的处分决定,郭某的声声忏悔为全乡120余名党员干部敲响纪律警钟。
随后,该县纪委监委把此案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曝光。同时,深入剖析类案发生原因,全面排查问题隐患,探索“大数据+监督”模式,依托信息化监督平台,通过数据碰撞分析,持续强化动态监督,确保惠农政策真正惠及群众。
该县纪委监委坚持一手抓办案强震慑,一手抓整改促提升,针对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督促有关部门补齐制度短板、堵塞机制漏洞;对查处的典型案例,通过召开警示教育会、印发文件等形式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持续强化警示教育,不断释放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在该县纪委监委的督促下,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办法》等制度13项,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推动“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全链条治理 确保群众可感可及
“我们着眼于推动常治长效,聚焦‘群众可感可及’,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推动农村产权线上交易阳光运行,通过更精细的管理把专项整治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成效。”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村集体耕地、车间被无偿使用或低价承包等问题,该县纪委监委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建立农村产权线上交易机制,将全县322个行政村集体耕地、经营性资产全部纳入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线上“云交易”,促使村集体收入显著增加,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近日,谷金楼镇宋谷金楼村的453亩集体耕地在平台上挂牌交易,通过多轮公开竞拍,每年每亩承包费由原本的550元上涨为120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29万余元,为全村村民补贴医疗保险23万元、卫生费6万元。目前,南乐县交易流转村集体耕地2.6万亩、经营性资产23万平方米,为村集体创收1100万元,惠及30万群众。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关乎民生、连着民心。”南乐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保强表示,将进一步聚焦集体“三资”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推动案件查处,压实各方责任,促进完善机制,深化源头治理,不断擦亮乡村振兴清廉底色。(李见良 李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