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纪”语】焦怡航——“扎根基层沃土 书写纪检答卷”⑨
2025-10-27 16:51 来源: 平顶山纪检监察网站

编者按:



7月29日,县纪委监委“学思想、担使命、铸忠诚”主题演讲比赛决赛落下帷幕。来自机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各乡镇(街道)纪(工)委的15名同志结合思想工作实际,深情抒发对党、对人民、对纪检监察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用真挚情感、鲜活事例,讲述着纪检监察人的初心与坚守,传递着反腐倡廉正能量。

现将选手讲稿予以展播,供大家交流学习。



扎根基层沃土  书写纪检答卷 



去年6月,我踏上工作岗位。9月得知被分配到纪检部门时,内心满是惊讶。那时,我对纪检工作的印象还停留在“打虎拍蝇”的荧幕画面,既感这项工作艰巨,又觉神圣。直到走进乡纪委办公室,墙上“忠诚、干净、担当”六个大字映入眼帘,深深触动了我。当时的我尚未完全理解,这六个字在田间地头、村室院落、群众家中承载的分量。随着工作深入,我渐渐明白,它们是“信仰的温度”“监督的力量”“守护的初心”。


以信仰为舵,深学细悟新思想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基层纪检干部既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更需“枝叶关情”的细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要求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这让我清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绝非“找茬”,而是为美丽乡村建设清除障碍、保驾护航。

记得一次入村核查,发现几户村民的医保费未缴成功。细查发现,竟是村会计疏忽导致姓名录入错误。我们立即督促其将费用全额退还。这件事看似简单,却让我明白监督这把“尺子”,丈量的是民心所向,守护的是党的执政根基。再小的偏差,都可能凉了群众的心。同时也让我明白,监督的关键在于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惠民阳光真正普照每个角落。


以实干为帆,贯通落实全会精神


创新监督模式,凝聚治理合力。我们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贯通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统筹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压实部门监管与个人责任。推动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比如,我们定期组织32个村的廉情监督员召开培训会,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共同分析研判村情廉情。去年底,正是通过一位廉情监督员反映的线索,我们快速查实并纠正了某村违规发放误工补贴的问题,将苗头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以忠诚为锚,永葆纪检铁军本色


常有人问:“你们纪检部门就6个人,怎么监督全乡一百多名干部职工和32个村的党员干部?”我的回答是:“一人如利剑,三人成铁壁!”在去年一年,我们乡纪委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态度全力查办案件,其中本级受理4件、上级转交案件线索41件,立案31件,共计追缴资金130266.45元;2025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由乡纪委牵头成立10项整治突出问题工作专班和17项民生实事工作专班,深入辖区内校园、商户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工作,确保聚焦群众可感可及可得领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虽然我们纪检工作或许人手有限,但只要我们心怀使命、敢于担当,就能汇聚强大的监督力量。

也曾经有人问我:“都在乡里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不怕得罪人吗?”我总是坚定回应:“我们不怕得罪人,怕的是失去群众的信任,辜负胸前的党徽!”记得有一次去村里调查案件,向一位村民解释完来意和要解决的问题后,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竟要跪下来感谢我们。那一刻,我赶忙扶住大娘,泪水也夺眶而出。这一幕,让我更加坚信,纪检人的忠诚,就体现在每一次的较真碰硬中,藏在每一份严谨的核查报告里,融在每一句耐心的政策解释中。

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我们“护林员”的光荣使命。我将始终怀着“朝受命、夕饮冰”的紧迫感,把全会精神转化为督查清单上的严谨勾画、田间地头的坚实脚印、群众脸上的满意笑容。我愿将双脚深深扎进基层的沃土,用担当和汗水,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无愧于心的纪检答卷!(邓李乡纪委  焦怡航)

责任编辑: 叶县
  • 版权所有:中共叶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叶县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