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29日,县纪委监委“学思想、担使命、铸忠诚”主题演讲比赛决赛落下帷幕。来自机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各乡镇(街道)纪(工)委的15名同志结合思想工作实际,深情抒发对党、对人民、对纪检监察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用真挚情感、鲜活事例,讲述着纪检监察人的初心与坚守,传递着反腐倡廉正能量。
现将选手讲稿予以展播,供大家交流学习。
今天站在这里,内心既光荣又忐忑。光荣的是能够加入纪检监察队伍,与大家并肩战斗;忐忑的是,作为新兵,我的故事远不如前辈们厚重。但这短短一年,让我深刻体会到纪检监察工作的千钧重担,对“忠诚、干净、担当”有了更深感悟。
从田间地头到纪律防线:初心的接力
六年前,我扎根乡镇,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汗水。去年7月,当我带着沾满泥土气息的笔记本走进县纪委监委,立刻感受到这是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初到案管室,领导的关怀让我倍感温暖——崭新的电脑、精心准备的办公用品,以及耐心细致的教导,无不传递着组织的关爱和期许,随之而来的,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我首先接手了省巡交办372件问题线索,需要按批次建立24个台账、按分办单位梳理50个台账、还要完成372件线索的全流程跟踪督办、台账更新。面对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表格和错综复杂的线索,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数据迷宫”,甚至产生过畏难情绪。
但看到前辈们一坐半天手动录入案件毫无怨言,整理着海量台账、几千条线索却娴熟精准,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程度让我敬佩。这激励我下定决心,勇往直前。
星光不问赶路人……通过大量学习和实践,我终于逐渐进入状态。我也深刻认识到,案管室不仅是线索流转的“中枢站”、监督执纪的“前哨岗”,更是“全流程”监督管理的“生产线”——每条线索背后,都连着群众的期盼,系着纪检监察的尊严。这让我做好案管工作的信念愈发坚定。
在数字与文字间淬炼:案管人的“绣花功夫”
如果说扶贫需要“脚上沾泥”,那么案管必须“心中有尺”。几百条线索,就是群众的急难愁盼,民生“微腐败”、行业乱象,有的需快查快结,有的要深挖彻查。我和同事们经常夜以继日,白天对接梳理,晚上校准台账,键盘声与电话声此起彼伏。
去年8月的一天深夜,为厘清省委巡视移交300余件问题线索中的干部层级分布,为县里提供决策参考,我们连续奋战15小时,将180多份办理情况材料按分类重组,理清了所有案件的脉络。当晨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时,郭主任仍紧盯着屏幕,一件一件做最后的核对,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案管工作就像绣花,针尖上挑的纪律,经纬间织的是民心,一针一线都不能错位”。
平凡岗位见精神:构筑基石的星光
在案管室,我看到了另一种“冲锋”。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突破现场,只有日复一日的流程审核:线索处置、台账更新、案件督办、数据研判……正是这些琐碎平凡的工作,构筑起监督执纪的基石,也让我读懂了担当:
校准一个数据偏差,可能避免一起错案;
严把一个措施审批,可能守护一方安全;
及时更新一本台账,可能提供关键决策支撑。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按照最严格的要求,丝毫马虎不得。牢牢守护监督执纪的“生命线”。每天,案管室是本委人流量最大的科室之一,有时候面对的问题纷繁复杂,我们和同事们有过争辩不休,但因为我们的目标一致、方向一致,最终也都会“一笑泯恩仇”。
每一个身影让我懂得:纪检监察工作无“高低之分”,只有“职责之别”。案管室的每一份执着、每一次坚守,都在为前线的同志铺路搭桥;我们多一分严谨,案件突破就多一分底气。
以青春之名作答:做纪律防线的铆钉
一年来,我从“扶贫战士”转变为“案管新兵”,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为民初心。在乡镇,我用脚步丈量民情;在案管室,我用数据守护公正。我时刻提醒自己:这或许只是庞大体系中的微小一环,但每一次精准分办,都是对群众的庄严承诺;每一次严格督办,都是对正义的无声坚守。
今天,我想说,如果案管工作注定默默无闻,那么我甘做“隐形脊梁”。未来,我将以乡镇锤炼的韧劲,以新兵的赤诚,在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
新时代纪检监察事业需要雷霆万钧的魄力,也离不开细水长流的坚守。我愿做纪律防线上的一颗螺丝钉,把自己牢牢钉在岗位上,与大家一道,用忠诚书写担当,用平凡铸就非凡!(案件监督管理室 祁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