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纪委监委“学悟笔谈”专栏刊登平顶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治安署名文章《严管厚爱结合 激励担当作为》,现全文予以转发,供大家交流学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要善于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用好政策策略“工具箱”、打好辩证施策“组合拳”,以风清气正“大气候”营造干事创业“大环境”,确保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持刚柔并济,严查诬告、澄清正名,让干部卸下包袱。党员干部冲在改革发展一线,在担当尽责的同时,有时甚至还要面对各种“明枪暗箭”。为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要严格执行《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要求,持续完善配套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审慎从严、不枉不纵,既打击诬告陷害行为,又保护党员、群众正当行使监督权。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公正客观地评人论事,理智平和地处理涉及自身利益的矛盾,正确行使检举控告权利。对涉及人事调整、换届选举、评先评优、利益分配等的检举控告,迅速启动快查快结机制,及时高效规范处置,维护良好的检举控告秩序。要加强与组织人事、政法、信访等部门的协同联动,用好纪律和法律两种武器,依纪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行为人责任,持续释放严厉打击诬告陷害的强烈信号。同时,要及时开展澄清正名工作,综合运用召开会议、发放正名通知书、发布公告等形式,结合党员干部个人意愿,选择合适的澄清正名范围、方式、方法,消除负面影响,旗帜鲜明维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
坚持实事求是,严肃问责、精准问责,让干部心悦诚服。问责是管党治党的利器,其目的不是为了惩治和束缚手脚,而是督促党员干部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积极担当作为,推动事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要“用好问责利器”。问责既要精准把握纪法和政策界限,全面、历史、辩证看待干部,充分考虑错误性质、情节轻重、认错态度等因素,切实做到有理有据、精准有序,又要规范问责程序,按照分办移交、启动问责、问责调查、会商审核、执行问责决定等关键步骤,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流程,严防个人说了算或未批先实施,坚决杜绝领导“一句话”就草率问责的问题,确保问责工作的政治性。同时,问责不能“一问了之”,既要全程跟踪督办,确保问责决定执行到位,保证问责工作的严肃性,又要及时开展回访教育,量身定制个性化、精准化的回访方案,通过面上回访、重点回访、专项回访等方式,鼓励被处分干部放下包袱,重整行装再出发,实现从“有错”到“有为”的转变。
坚持事业为上,大胆容错、勇于纠错,让干部轻装上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在平顶山市高质量转型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今天,面对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如果一味求全责备,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就会遭到伤害,必须对真改革、真创新的干部大胆容错纠错,不让“领头羊”成为“替罪羊”,才能让改革永不停顿、创新永无止境。面对问题楼盘、重大项目建设、税费征收、建设规划、土地使用等事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棘手难题,持续用足用活容错纠错免责机制,鼓励和支持党员干部先行先试、敢闯敢干,助推历史遗留问题“减仓清仓”。研究制定24条党员干部容错纠错减责免责情形正、负面清单,划定“可容”与“不容”的界限,在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内大胆容错、积极纠错,切实解决执行中不好把握、不便实施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