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探索基层“政治体检”新路子
2020-05-08 11:17 来源: 平顶山纪检监察网站

暖风轻轻吹来,花随风摇曳,近日,郏县县委巡察督查组再次来到东城街道王家庄社区,看到眼前锦鲤成群的叶犟河道、独具匠心的特色游园、十字交叉的柏油马路、以“廉”为题的文化舞台……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以前乱的“穷”。

一切的变化,要从巡察组入驻说起。

王家庄社区属郏县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规划核心区,毗邻高速主干道,交通便利,是一个典型的近郊村。

“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私拉乱建、污水横流,没有集体经济及产业项目,贫困户‘造血式’致富能力差,脱贫攻坚后劲不足……”谈起2019年4月对王家庄社区巡察的情况,县委第五巡察组组长雷海军记忆犹新。

经巡察了解,王家庄社区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基础设施滞后,无序建设严重,多条主次干道、排前路为“断头路”,群众出行困难;危房险房、老旧破屋更是随处可见,安全隐患很大。

今年82岁的郑花莲在王家庄社区居住了大半辈子,20多年来一直仅靠1米多宽的风道进出家门,出行十分不便,附近养猪场散发出的恶臭更让她和邻居们叫苦不迭。

群众点题,巡察破题。巡察组及时梳理研判群众反映强烈的“断头路”贯通、违建养殖场清理、危房旧屋拆除、叶犟河治理等共性问题,邀请县交通、环保、住建、自然资源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到村里“现场办公”,街道主要领导及社区“三委”干部列席会议,现场回应群众关切,当时能解决的,当场予以回复;现场解决不了的,讲明政策及缘由,限时答复。

现如今,郑花莲老人家过道前老宅基地上多年无人居住的危旧房屋零成本拆除了,1米多宽的过道如今变成了5米宽的柏油马路,空闲的宅基地如今成了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别有一番景色。

谈起在巡察期间召开“现场办公会”的初衷,郏县县委巡察机构负责人表示,通过前期几轮巡察村(社区)工作的开展,我们发现存在部分镇村干部由于对行业政策“吃不准”、上下沟通不顺畅,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党群矛盾激化的情况,为让问题易解决、巡察有成效,巡察组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一改过去“巡察组交办、镇村整改、督导室督查”的程序,将问题摆到桌面上,让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当面给群众一个答复和整改时限,接受群众全程监督,如遇到政策问题,由县直相关部门直接解答,让群众得到最“权威”的答复,从而消除疑虑、打开心结。

按照巡察组要求,街道党工委切实担负起巡察整改主体责任,把“断头路”等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与“一户多宅”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小散乱污”清理等重点工作相融合,拆除危房险房、老旧破屋、“一户多宅”等违建104户496间,拆除大小无证养殖场19家、贯穿打通三横三纵“断头路”……同时清淤疏浚、生态护坡,疏通叶犟河水系“血管”,建成社区“生态护栏”,打造游客服务中心,谋划“荷风廉韵”主题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子,发展集农耕体验、观光旅游、特色美食于一体的近郊旅游产业链条,朝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的目标奋进。

“断头路”通了,河道“清”了,难闻的气味儿散了,群众心气儿顺了,村组集体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如何管好钱袋子,强化村组集体“三资”管理,成了摆在巡察组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巡察组及时对接县纪委监委、审计、财政等部门,加强巡察监督与纪律监督、审计监督等监督力量的融合,联合出台《郏县“组账乡管”实施办法(试行)》,全面探索试行“组账乡管”制度,通过清产核资澄清“家底”,在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把村(居)民小组“三资”全部纳入乡镇(街道)“三资”中心管理,以制度优势理清资金管理“钱路子”,算好收支“明白账”。

在基层农村社区,水电气路、人居环境,每件事都连着民心,关乎民意。“我们就是要通过巡察村(社区)推动巡察工作向‘神经末梢’延伸,进而探索基层‘政治体检’新路子,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郏县纪委书记、监委代主任、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振伟表示。

目前,郏县已累计巡察村(社区)党组织210个,发现各类问题2300余个,立行立改事项393个,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135个,挽回经济损失180余万元。(郏县纪委监委  周智超/文  高得亮/图)

 

责任编辑: 张世豪
清风平顶山微信
清风平顶山微博
版权声明 主办:中共平顶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平顶山市监察委员会
技术支持:山谷网安 访问次数:
备案序号:豫ICP备18039986号
豫公网安备 4104020200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