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监人手记 | 冬天里的第一份礼物
来源: 镇平县       发布时间:2020-12-25 14:12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我没跟上,但我收到了冬天里的第一双棉鞋,感觉整个冬天都是暖暖的,从脚一直暖到心里。--题记

  “妈妈,这双鞋真暖和。”调皮的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穿上了裕霞姐给我织的棉鞋,从客厅跑到了我的面前。

  儿子满足的笑脸和眼前这双细密紧实的棉鞋,让我的思绪飞到了那个草长莺飞的季节。

  2019年5月,作为第二任扶贫帮扶责任人,我第一次来到贫困户杨裕霞家。那座紧锁大门的两层小楼,让身为纪检干部的我产生了“是这家吗?这样的条件也能是贫困户?里面是不是有猫腻?”的强烈疑惑。

  直到我深入走访了村里的干部群众,真正走进到那座外表看起来不错,但内墙没有粉刷、没有一件像样家具的小楼后,我才了解到——杨裕霞的丈夫在房子盖好后得了肝腹水,于2017年8月去世,留下了70多岁的婆婆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而为丈夫治病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个子不高、说话爽朗、干脆利落,是杨裕霞给我的第一印象。也总听村里人说她是“管家”的好手,能把陈设简单的家收拾得干净整齐,衣服不多的孩子们打扮得大方得体,特别是把两个孩子教育的懂事、出息,学习好不说,还知道利用放假的时间勤工俭学,贴补家用。

  接触的时间长了,发现她是个“闲不住”的人。不提前“预约”,你得做好吃闭门羹的准备,不在田间地头,就得到建筑工地去找她。一次次的走访,她感激地说:“杨书记,国家政策好,孩子上学不要钱,还有补助,婆婆看病报销也多,你们还隔三差五地来看我们,我已经很知足了。我也有个小愿望,璐璐快毕业了,我想在明年凭我们娘俩儿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奔小康……”

  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计划,包括杨裕霞。

  “裕霞姐,璐璐回来没有?你们口罩、酒精够用吗?”“回来了,今年她放假早,但口罩、酒精我都没想着准备。”“姐,这段时间千万别出门,明天我和镇纪委的同事要到咱村里排查,你看看家里还缺什么不,我一道给你们带过去。”“不用了,家里啥都有。娟子,你可要保护好自己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我知道裕霞姐因为她那个小愿望一定会坐不住的。于是我一边通过微信和电话安慰她,一边尽我所能搜集复工的信息和学习的资料,不断分享给她,以期对她和孩子们能有所帮助。后来,我又根据政策帮她申请了公益性岗位和外出务工补助,但总感觉她笑得有些勉强,她对我说:-“娟子,我知道现在疫情还没有过去,但这样闲着,我这心里不踏实啊!”直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能够外出做工,我才在忙碌的建筑工地又看到了她久违的笑脸。

  “娟子,你帮我劝劝璐璐,这孩子不知道怎么想的,我就是给她发了一些招聘考试的内容,她就不理我了。”2020年8月的一天,电话里传来了裕霞姐焦急的声音。

  “你先别着急,璐璐这孩子一直挺听话的,我这就和她联系。”我一边安慰她,一边通过微信联系裕霞姐的女儿--璐璐。

  原来,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璐璐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懂事的她没有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来,但内心一直很焦虑。在又一次因为招聘考试的事和母亲拌嘴之后,面对类似话题她就开始选择了沉默。

  “我妈总在我耳边儿啰嗦,我不想听,就对她说话重了点,其实我不是想惹她生气。”在我耐心地劝导下,两个互相心疼的母女终于打破了彼此间的“沉默”。后来,璐璐也在我的建议下考取了驾驶证,多掌握了一项技能,我也按照政策帮她申请了“雨露计划”补贴。

  在了解到璐璐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我不断通过微信和电话鼓励她,和她一起搜集、分析县内外招教考试的信息和考试的内容,为了让她准备得更充分,我拖朋友专门购买了招教考试的书籍和资料送给她。虽然,今年她以微弱的分差,没能实现“教师梦”,但她却说:“没关系,我现在在一家教育机构做助教,既能挣钱又能积累教学经验,来年我一定能考上。”

  裕霞姐的乐观开朗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不仅影响着家人,也感动着我。每当我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眼前总能浮现她倔强的身影,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那点儿苦和累仿佛就不算什么了。

  在和裕霞姐结对帮扶这一年多里,我会时常到她家,和她一起唠唠家常,一起照顾老人,一起做做饭;她也会经常联系我,关心我的冷暖,关心我孩子的成长,给我织保暖的鞋子。我们也越来越像互相陪伴的家人,在相互扶持中一路向前。感谢脱贫攻坚工作,让我在镇平县柳泉铺镇李老庄村有了新的家人--杨裕霞。(杨娟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