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雷,原名德谦,字雨田。1911年1月31日出生于河南邓县。早年丧父,靠寡母抚养成人。社会的不平,苦难的童年,生活的磨练使他对旧社会无比痛恨,逐惭养成发奋向上、不畏强暴的倔强性格。他在读小学时,受共产党员吴寿青引导,奠定了进步思想基础,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开封第一师范求学时,参加了“左联”,并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积极开展地下工作,宣传抗日救国,参与领导了开封南关推水工人(当时没有自来水)为要求增加工资进行的罢工斗争,并取得胜利。
1932年8月,开封地下党、团组织遭破坏,梁雷转移到泌阳县立师范任教,从此,开始了教师生涯。先后在民权县师范、杞县大同中学,邓县女子师范等校任教,从事革命活动,尤以在大同中学时间最久,为革命贡献最显著。在学校,梁老师既进行独具特色的课堂教育,又组织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成为大同中学进步师生的灵魂人物。为党和祖国培养了一批批革命青年,有的参加了新四军,有的活跃在抗日救亡的其它战线上。有些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仍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继续艰苦奋斗,辛勤耕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南党组织派遣梁雷于8月初奔赴太原,参加薄一波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办的太原军政训练班教导队。8月下旬,山西省牺盟会任命梁雷担任牺盟会雁北战时委员会主任、雁北十三县游击司令,接着阎锡山又任命他为第二战区战地执法司令,同年10月25日又兼任偏关县县长。
在雁北广袤的大地上,梁雷组织民众,武装民众,训练民众,保护生产,发动游击战争。他把偏关县旧政府改造成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府;把逃亡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改善民生,深得贫苦农民的拥护;他主办的中共晋绥边区特委的机关报《怒吼》周刊,是指导全边区人民抗日救亡的唯一喉舌;他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汉奸,煞了投降派的邪气,长了抗战军民的威风;他组织了十三支游击大队,独立开展游击活动,到处袭扰打击敌人。其名字威镇雁北大地,使敌伪闻之胆寒。
1938年2月中旬,在日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的形势下,梁雷带领县政府机关人员撤出偏关县城,到南山区光明村、柏家嘴村一带打游击。3月18日,数百名日伪军偷袭包围了柏家嘴村,在突围中,梁雷为掩护战友转移,不幸壮烈牺牲。(张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