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明代重臣李贤与《大明一统志》
发布时间: 2022-07-18 16:50 来源: 南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李贤,字原德,(今河南邓州人)。他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忧国忧民,虽遭受陷害几经贬谪,但始终不改济世救民初心。其政绩卓著,功垂史册,为明朝一代治世良臣。

  

  明宣德八年(1433),李贤考中进士,奉命到河津考察蝗灾,被任命为验封司主事,初入仕途。景泰二年(1451)二月,李贤向皇上提出正本十策,即:勤于圣人之学,听从规劝,戒除声色,断绝玩好,举动谨慎,崇尚节俭,敬畏天命,勉励近臣,振作士风,团结民心。皇上很是赞赏,命翰林抄写好放置案头。这年冬天,李贤升为兵部右作侍郎,转调到户部,后又调到吏部。他选取古代二十二位君主的事迹,编成《鉴古录》,呈给皇上。由于李贤的奏章都切中时宜,皇上非常宠信他,于是让他兼任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当值。不久,李贤升为户部尚书,奉敕编纂《大明一统志》。

  

  天顺五年(1461),《大明一统志》完稿。全书共九十卷,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明朝行政区划的地理、人物资料。该书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以南北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纲,以所属一百四十九府为目,下设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公署、学校、书院、宫室等三十八门,并设《外夷》二卷记述朝鲜、日本、西番、鞑靼、南洋、西亚等地情形,还绘有全国总地图和各省分图,是一部影响巨大的地理志。由于当时《大元大一统志》已经散佚,明代景泰年间修撰的《寰宇通志》也被销毁(直到民国时期才重见天日),所以它是明代正式颁布的唯一一部地理总志,为明代乃至清初读书人所依赖,甚至到了“家藏人睹”的地步。又因为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一统志,并且奠定了地方志的编纂规范,所以从明代中期以后,我国的方志修撰事业才开始繁荣起来。王阳明评价“其规模宏大阔略,实为天下万世而作,则王者事也。”该书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日本人如获至宝,惊呼“司马迁、班固以下不能及焉”,一再翻刻。

  

  《大明一统志》保存了大量明代史料,比《明史·地理志》更加丰富、详细。该书(天顺本)初修于天顺年间,其记载内容截止到天顺初年,所记资料虽偏重于明代,但其所记建制、沿革、山川、古迹和名宦、人物、列女等部分,充分吸收了前代包括唐宋志书尤其是已佚的《大元大一统志》的成果,实际上是一部从前代到明朝的总结性地理、人物总志,对我国古代文史研究来说是一部十分宝贵的工具书。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户部尚书、翰林学士的河南邓州人李贤,在编撰《大明一统志)时,并没有以一己私利、门户意识,以讹传讹,按《新唐书》之误将韩愈记为“邓州南阳人”,而是反复查阅各种书、文献,最终按照南宋朱熹在对《新唐书·韩愈传》校注中有理有据的考证,对韩愈做如下记载:“韩愈,南阳人,即今修武县北南阳城是也。”“南阳城在修武县北,《左传》晋启南阳即此,唐韩愈世家焉。”作为学者,其有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作为官员,其有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其精神品质,永远值得后人学习。(金石开)


责任编辑: 南阳市纪委管理员
©中共南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南阳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26770号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229号    网站标识码:4113000048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