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桐柏:品悟“改过三心”
发布时间: 2023-05-09 18:10 来源: 南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在桐柏县家风家训馆古代先贤家规家训展厅,陈列着这样一部古代家训典籍——《了凡四训》。《了凡四训》又名《劝子文》,是明朝思想家袁黄所著的一部教子书。据说晚清名臣曾国藩在读了此书后,豁然惊醒,改号“涤生”。自云:“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意在改掉旧染之习,这也成就了他一生的自律。

  

  袁黄初号学海,后改号了凡,取义为了断凡夫俗子之生。中国古人好信天命,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在云谷禅师的点拨下,袁了凡开悟到,天命有常,如何趋吉避凶?答案在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其途径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改过自新、多行善举,从而提升自我,把握命运。

  

  袁了凡极力主张实践。他提出“务要积德”,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其方法就是记功过格。“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篇……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将每天所做之事,按其善恶分类计数,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检视自我的目的。袁了凡认为,通过不断地隐恶扬善、迁善改过,可以完善自我,提高自身修养。

  

  从改过的效果出发,袁了凡认为最上治心。他认为比起从事、从理,改过关键是要发三心。一要发耻心。知耻而后勇也,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有改过的动力。以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为遵循,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二要发畏心。抬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怎么能不畏惧呢?怀敬畏之心,行规矩之事。从古人敬畏神明,到今人敬畏规则,敬畏法纪,体现了中华伦理的一脉相承。三须发勇心。改过要勇猛果敢,“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在这里,他独用一“须”字,大概是想以此告诫子孙,不可像大多数世人一般,因“因循”二字裹足不前而蹉跎耽搁一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回顾百年峥嵘岁月,我们党之所以伟大、光荣、正确,正是因为它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自我革命。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如何知过、思过、改过,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践行的命题。(邢万里 岳颖文)

责任编辑: 南阳市纪委管理员
©中共南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南阳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26770号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229号    网站标识码:4113000048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