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吕维祺:忠臣气节
发布时间: 2018-12-06 20:52 来源: 南阳市纪委监委网站
  万历十十五年春,吕维祺出生于洛阳市新安县。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很快便脱颖而出。万历三十年,16岁的吕维祺考上了秀才;万历四十年,他以全省24名的名次考上举人;万历四十一年春(1613年),26岁的吕维祺奔赴北京,经过会试和殿试,获得三甲第87名,被赐同进士出身。
  
  在刑部实习半年后,吕维祺被安排到山东省兖州府做了推官,行政级别正七品。所谓推官,也就是司法官,其职位相当于现代的兖州中级法院院长。刚一上任,吕维祺便撰写一副廉政对联贴于衙门门口,上联是:“天真有赫枉三尺,三尺难逃。”下联是:“夜岂无知受一文,一文不值。”
  
  司法工作是推官的本职工作,吕维祺一上任,就走进监狱,对犯人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他只要与犯人交谈,就先问狱吏是否敲诈勒索,但凡回答有的,他就仔细审问。弄清冤假错案情况后,他立即拨乱反正,为犯人平反昭雪。但凡审案,他从不动用酷刑,供词都是由犯人当堂看过,再签字画押。由于他办事认真,不枉法、不贪财,就连犯人们也喜欢让他审理。
  
  到了明朝后期,藩王遍天下,山东兖州就有一个。这个藩王依仗自己是皇帝本家,凌虐士民、辱骂县官,无人敢管。吕维祺先礼后兵,他给宗室写信,让其自律。一次,这个藩王的子弟抢了街民张应选40两银子,反诬告张应选偷盗。吕维祺不畏权贵,查明真相后,对当事人进行了惩戒,将银子退还张应选。
  
  万历四十三年,山东西部大旱,赤地千里,百姓断粮。吕维祺冒着风雪,骑马到灾区勘察灾情,具实上报。他捐献工资、开设粥场,建救灾房安置灾民,开办临时医院为灾民治病,避免了瘟疫的发生和扩散,经过细致工作,数万灾民得到了及时安置。
  
  从天启初年开始,太监魏忠贤便把持了朝政大权,形成了“阉党”。河南也有魏忠贤的党羽,他们大造舆论,在省城开封拆迁2000余户,准备在天启四年动工为魏忠贤建一个规模宏大的“生祠”。吕维祺从传教士金尼阁口中得知此事,不禁义愤填膺,为一个太监建生祠,真是岂有此理。他立刻直奔开封,对筹办的人说道:“发眉男子,岂能媚人,我等助工斯文扫地矣!”说完,吕维祺当着众人的面,将助工簿撕的粉碎,河南的修祠工程就此终结。
  
  崇祯三年四月,吕维祺被提拔为南京户部右侍郎(三品),总督仓场。这时的南京户部仓库破旧不堪,管理混乱,入不敷出。他到任一看会计帐本,发现亏空严重,每年收入白银238500两,支出却达428600两,赤字达190000万两。吕维祺到任后,励精图治,加强管理。三年后,他不仅将三十八仓、五场修葺一新,场场雨天无忧,还扭亏为盈,使南京户部仓场屯粮满盈,就是三年不收,也可保证每年支出,还有盈余。
©中共南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南阳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26770号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229号    网站标识码:4113000048    
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