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去年以来,内乡县把开展清廉村(社区)创建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和净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有力抓手,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线,全力推动“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权力清晰、民风清朗”,持续释放基层治理效能。
党建引领,塑造清正干部队伍。制定印发《内乡县清廉村(社区)创建行动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强化分工协作,统筹推进,与“五星”支部创建、美丽乡村创建、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效衔接,推动村党组织争创“支部过硬星”。注重加强党建引领,督促村(社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严把选人用人廉洁关,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进一步激发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阳光公开,打造清爽明白村务。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强化群众监督。在295个行政村(社区)建立村务公开栏,督促各村对党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及落实情况、村财务预决算等内容常年公开,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重要事项及时公开,充分保障群众对村级财务事项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制定“三资”监管实施细则,围绕“三资”监管、财务公开、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探索出“三审四规五不走”工作法。“三审”即落实协作区、镇纪委、村监委会三级联管机制,对资金使用实行镇纪委、镇财政所、镇“三资”办三方联审。“四规”即组建“三资”阳光监督办公室规范队伍;打造以案促改等一办七室规范阵地;实行资金三方监管、资产三方联管、资源三方协管规范“三资”管理;探索支部+行业部门+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5+模式,依托村劳务、土地流转、资产托管三驾马车,规范运行机制。“五不走”即对“三资”审核实行理财榜不公布、群众会不开、理财代表不产生、财务问题不解决、群众意见不统一五不走,有效破解了“三资”管理难题。
完善制度,规范村级小微权力。督促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村级重大事项、日常事务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权力事项,标注风险点和风险等级,推进村级组织权力事项清单化、流程化。通过健全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队伍体系、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内容及程序,针对不同业务开展常态化、有针对性的培训,严格奖罚制度手段,对“小微权力”划“红线”、扎“笼子”,强化了村监委会成员的监督意识、业务技能,真正发挥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管住“微官”“微权”,切实预防“小微权力”腐败。
文化润心,涵养清朗村风民风。实施清廉村“一村一品”廉洁文化工程,坚持把廉洁文化教育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传承优秀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内涵、红色革命资源、优良传统家风等元素,依托宣传栏、文化长廊等,打造清廉文化阵地。加大宣传力度,用好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将廉洁文化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赤眉镇在路灯杆上悬挂廉洁标语,余关镇依托岱驹河传说故事,建设子育村清廉民俗博物馆,打造岱驹河廉洁文化主题游园等等,全力推进清廉文化在村(社区)蔚然成风。
截至目前,该县共打造余关镇子育村、灌涨镇杨岗村、大桥乡建设新村等10余个首批清廉示范村,充分发挥示范村的引领作用,以示范促规范,推进全县清廉村(社区)建设走深走实,让群众更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清廉擦亮乡村振兴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