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静谧的病房中,内乡县纪委监委驻村帮扶干部薛国营躺在病床上挂着点滴,浓发中的些许银丝在阳光下愈发显眼。
一阵手机铃声打破了病房里的宁静。拿起电话,看到屏幕上显示的脱贫户杨树林的名字,薛国营眉头微蹙,暗自思忖,已有几天没见着老杨了,他又遇到困难了吗?
“薛主任,听说你生病了?严不严重?”杨树林的大嗓门震得听筒嗡嗡响,但是话里透出的关心却让薛国营心里暖暖的。他不禁想起了和杨树林交往的那些日子。
半年前,薛国营初到板场乡雁岭村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帮扶对象名单中,杨树林的名字赫然在列。
“搁以前,老杨家可是村里的富裕户。他爱人在世时,两口子十分勤劳,家里种着香菇养着山羊,日子过得很红火。”村干部介绍,4年前,杨树林的妻子病逝,他就像被敲断了脊梁骨一样顿时失去精气神,腰驼了,腿脚也变得不太利落,身子愈发懒惰。无论谁去劝说,都改变不了杨树林的懒散样。
虽然已有思想准备,但薛国营第一次走进杨树林家,还是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胡子拉碴、破衣烂衫的他躺在后墙根一张光板床上,满脸憔悴,毫无生气,一问已有两天没吃饭。薛国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定决心探探杨树林的“病根”,治治他的“懒病”。
从那以后,薛国营就隔三差五地去看望杨树林。每次见面,杨树林不是躺在床上睡懒觉,就是坐在石头上晒太阳,浑身散发着臭气,村里人都远远地躲着他。
“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大兄弟你快起来!”薛国营挽起袖子,拉杨树林起床洗漱,帮他扫院子清垃圾,带他捡柴做饭。餐毕,二人还坐下拉家常。提到逝去的妻子,老杨痛哭流涕。薛国营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耐心地安慰他。
一来二去,老杨眉眼里渐渐有了笑意,人也活泛了些。一天,他突然问道:“我原本觉得这辈子已经完了,可是听了你的话,好像还有过头,是不是?”薛国营郑重地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去年中秋节,薛国营拎着月饼和香蕉,又到杨树林家“走亲戚”。寒暄几句后,他郑重地问:“听说你以前种香菇可是一把好手,现在有个香菇厂招人,你去不去?”“去呗!”杨树林回答得干脆利落。
由于技术过硬,香菇厂老板很是器重杨树林,让他带了好几个学徒工。每天忙着给年轻人传授种植技术,杨树林的腰板子渐渐直了起来,嗓门也愈发洪亮,走起路来脚底生风。乡亲们也明显感觉到了老杨的变化,他的胡子刮净了,衣服齐整了,还留起了整齐的小平头,遇人总笑呵呵地打招呼。
即便如此,薛国营心中仍牵挂着杨树林,好几次不自觉地转悠到他家门口,在石头上抽根烟坐一会儿。前些日子在村口偶遇,薛国营再次关心起他的近况,老杨哈哈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薛主任,我现在是厂里的大师傅了,生活有了奔头,哪还会偷懒呢!你就放心吧!”
“嘿!这老杨,比我还忙。”薛国营笑得嘴巴都裂到了耳后根。
电话中,杨树林自带扬声器效果的声音打断了薛国营的回忆。“薛主任,今天厂里休息,我想去医院看看你,咱哥俩可要好好唠唠!”
“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你好好待在家里。”薛国营和颜道,“我很快就可以出院了,上班后先去看你!”
放下电话,薛国营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半年多的帮扶工作,可以将一个懒汉变成了勤快人,唤醒脱贫户对生活的热爱,这令他更加坚定了对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心。只要付出真心真感情,就一定能赢得群众信任,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找到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正确路子。
想着想着,薛国营感觉自己的病好了许多,手脚立马有劲起来,期待着赶快回到那美丽的乡村去。(申志粉 王宗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