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运行,坚持线索管理规范。打造集中管理、集体研判、全程监管的闭合体系,实现所有问题线索可掌控可评估。严格按照《淅川县党员干部问题线索研判处置工作规范》,对所有问题线索归口管理、统筹分类、精准分析,通过纪委常委会集体研判后确定处置意见,有效杜绝以案谋私、权力寻租等问题。实行“派件制”,案管部门根据研判意见确定处置方式,对问题线索进行分办。定期通过电话、通报等多种形式进行督办,施行科级干部问题线索周报告制度,严格把控办理时限。
制度约束,坚持案件查办规范。将制度约束贯穿案件查办全过程,力促执纪执法工作提质增效。严把流程关,绘制《案件查处工作流程图》,让案件查办流畅高效。严把质量关,坚决执行审理补证意见书、案件质量百分考评、移送司法案件会商、审理室务会议、处分决定宣布执行等制度,探索创新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党员和监察对象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的通知》《程序文书审核清单》《职务犯罪案件列表说明制度》,进一步提升案件质量。严把安全关,及时转发并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监委关于执纪执法办案安全和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印发《办案安全检查和自查发现问题隐患清单》,组织观看《谈话过程风险隐患剪辑视频》,将办案安全培训纳入开案首课,全方位加强办案安全。通过集中开展“谈话安全检查整改提升月”活动,累计检查整改非规范场所谈话问题3类、规范场所谈话问题9类100余个。
系统施治,坚持案后治理规范。坚持标本兼治,确保案件查办“后半篇”有效接续“前半篇”。严格落实“一案三书”规定,要求给予被审查调查人重处分案件完善忏悔材料、剖析报告、整改建议三项资料,深度剖析违纪违法轨迹心理。要求案发单位严格按照“二同步三警示四整改”要求,全面开展以案促改。提高以案促改精准度,不断充实案件资源,充分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督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围绕案件问题深入查找制度漏洞,发现个案背后的行业性、系统性风险隐患,从查处个案向解决共性问题拓展,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推动行业系统开展专项整治、补齐完善制度短板。(杨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