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纪委监委惩治腐败力度持续加大,面对腐败手段不断翻新升级且更趋隐形变异的情况,持续开展新型腐败、隐性腐败治理活动,共查处新型腐败、隐性腐败5案5人,均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紧抓腐败本质,敢于善于斗争。面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牢记腐败手段无论如何隐形变异、怎样翻新升级,其实质仍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要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整体上看、从本质上看,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腐败问题要迎难而上、主动出击,始终保持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高压态势。
强化业务学习,增强办案本领。对于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刑法及司法解释等还不够完善,通过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学习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典型案例、参加上级纪委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政策规定的学习,深入研究腐败新动向,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行为涉及的违法犯罪类型、构成要件、认定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综合研判分析,提炼经验做法。进行案件复盘,认真剖析全县查办的上述合作投资型受贿、利用“影子公司”以权谋私、通过电子红包受贿、以“优惠”名目受贿等案件,通过承办部门、审理部门、法检两院共同研讨办案思路、证据标准、事实认定等方面的问题及经验,每个案件都形成总结,为查办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案件提供工作指引,并提供共同分析研究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的交流平台。
部门协作联动,数字赋能办案。加强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衔接配合、善于运用大收据等科技手段查处新型腐败。如办理屈某某利用“微信红包”收受钱款的涉嫌受贿案,就是利用公安机关大数据技术梳理分析屈某某和频繁发放“微信红包”人之间的关系,并从收集的数据中挖掘追踪资金流向,锁定腐败事实。
深化以案促改,放大办案效果。案件移送司法后,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典型案例,重点人员发言、庭审旁听、参观看守所等方式开展以案促改。特别是庭审原镇平县石佛寺镇国土资源所所长梁某某案件时,组织国土部门所有中层以上人员庭审旁听、参观看守所;庭审原淅川县信用联社原理事长韩某某案件时,组织农商行(原名信用社)150余人庭审旁听,取得了良好的警示教育效果。
下一步,淅川县纪委监委将进一步拓宽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线索渠道,聚焦重点关键,加强行贿惩戒力度,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理新型隐性腐败类案件的能力,让新型腐败、隐性腐败原形毕露,无所遁形。(裴娜 张玉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