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汝阳县三屯镇东堡村稻田小镇的油菜花开得正旺,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赏玩消费。对接上汝阳县数字乡村运营大数据平台后,游客在景区的消费利润由村集体、项目合伙人和村民股东按比例即时分成、实时入账,村民股东们在手机上就能查看,收益情况一目了然。
农村集体“三资”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洛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坚持监督、办案、整改、治理一体发力,直插基层一线,聚焦责任落实、干部作风、廉洁风险点防控等重点,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全流程、各环节,全面摸排“三资”运营管理情况,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不断织密织牢“三资”监管网,以有力监督守护好村集体“钱袋子”。
把“家底”摸清摸透,才能有效推动农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转。涧西区纪委监委统筹区、街道、社区三级监督力量,强化运用片区协作和“室组地”联合监督机制,通过入户走访、核查数据、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区112个社区“三资”管理工作运行情况开展全覆盖式监督检查,推动社区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再上新台阶。宜阳县纪委监委将村级集体资产资金细化分解为集体经济组织运营、集体经济合同、集体债权债务管控等5大类,通过组织召开村干部座谈会、老党员交心会,现场调阅财务台账、走访群众等方式,对农村集体资产流向、账目管理、合同规范、财务公开等进行全方位、常态化监督检查,全力守护村集体“钱袋子”。
偃师区纪委监委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巡察、审计、财政等监督贯通协同,采取“全面排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对全区13个镇(街道)村(社区)集体“三资”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坐收坐支集体资金、侵占挪用集体资产、违反决策程序等问题。新安县纪委监委畅通“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举报渠道,进一步拓宽线索来源,对重点问题线索进行提级监督,采取领导包案、重点督导、提级办理、协作区联办等超常规措施办理案件,坚持“一案双查”,严查背后的作风和腐败问题。
精准有效的监督离不开数字化赋能。洛宁县纪委监委深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拓展监督手段,通过农村“三资”管理系统、集体财务支付系统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大对“三资”管理及村集体资源资产存量、价值和交易情况的监督检查,靶向纠治村集体资金支出不规范、程序不到位、使用不精准等问题。嵩县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全县320个集体经济组织全部上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公开平台,做到定期检查、全面监控,不断规范村级权力运行。
查处只是手段,健全完善制度才是根本。瀍河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活教材作用,精心挑选10起涉及本地农村党员干部挪用农村集体“三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编印成册,开展针对性警示教育,督促村组干部以案为戒,增强纪法意识。孟津区纪委监委督导区农业农村局修订《孟津区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办法(试行)》《孟津区农村“三资”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孟津区农村“三资”档案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文件,细化资金使用、资产处置、资源发包等流程,明确“三资”管理的权责边界和操作规范,让镇(街道)、村(社区)有章可循。西工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农业农村局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联席会商、信息共享、联动问效、教育培训等工作机制,不断规范村级财务处理及报账监管程序,提升村级资产、资源管理和处置水平,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于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