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城市竞争力的综合体现。2023年,市纪委监委牢牢把握良好政治生态就是最好营商环境理念,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主动帮助企业解困增效,为推动洛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深度研究工作,以“有解”思维给出“优解”措施
“高效挽损,护航国资。”日前,某国企负责人将一面锦旗送到市纪委监委。这面锦旗的背后是市纪委监委维护企业利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务实举措和扎实成效。
稳增长首先要稳企业。越是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越要下大力气稳住企业。此前,该国企一家子公司由于经营不善等问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除进入破产程序已申报债权的企业涉及金额、贷款主体涉嫌刑事犯罪的企业涉及金额、该子公司申请法院执行查封欠款企业财产收回可能性较大的评估金额外,剩余清收任务较重。
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2023年10月,市纪委监委针对该企业清收挽损工作,先后4次召开工作推进会,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履职尽责,协调各方形成工作合力。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清收挽损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勇气和胆量,更需要在操作层面上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有解”思维给出“优解”措施。
去年10月,市纪委监委审查调查组在对一家企业开展追赃挽损工作时,了解到该企业是省“专精特新”企业,生产流动资金紧张,如若偿还非法所得,需要通过查封拍卖固定资产等方式,必将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甚至对上下游产业链及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审查调查组在深入走访后,了解到该企业曾以一块闲置的工业用地向某国有银行抵押贷款,急需盘活闲置土地资产,偿还即将到期的银行债务;高新区管委会有意征收该地块,用于建设新引进的科技产业社区项目。
市纪委监委牢固树立“有解”思维,决定用应追回的赃款,冲抵土地补偿款,进而解决企业当前遇到的难题。最终,土地征收顺利推进,企业低效土地得以盘活,银行贷款提前偿还,实现多方共赢。
深入基层一线,聚焦企业所急所盼精准施策
帮助企业解困增效,关键是要深入企业找准问题,聚焦企业所急所盼精准施策。
市纪委监委建立纪检监察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五员”工作机制,做好服务企业“勤务员”、经济发展“护航员”、涉企案件办理“战斗员”、政治生态“监督员”、干部队伍“好教员”,深入基层一线,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我们的融资问题已经顺利解决,你们可帮了大忙。”近日,洛宁县纪检监察干部到该县鼎晟食用菌种植公司回访,企业负责人对纪检监察机关主动到企业访需问难的做法连连点赞。
瀍河区纪委监委在走访企业时,向企业发放“营商环境监督卡”,方便企业随时随地完成“指尖上的监督”,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项目一线和生产车间。
伊滨区纪工委监察工委联合多个职能单位成立“护航行动”工作专班,协调解决企业土地挂牌、规划方案设计、场地清腾等难题。
孟津区纪委监委在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设立“优化营商环境驻点办公室”,制定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图,形成167项助企惠企政策动态清单。
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公安局开设“助企专窗”,打造乡镇级一窗通办“样板间”,一窗受理61项户政和33项交管业务。
2023年,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共走访企业3760家,收集并解决企业各类诉求和意见建议483件,印发督办函26份,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机制31项。
强化纪律约束,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增势
营商环境优化离不开高质量监督。市纪委监委将优化营商环境列入全市2023年度政治监督工作清单,聚焦营商环境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
市纪委监委选取与企业联系密切、涉企行政执法相对较多的职能部门,对办结的涉企行政执法案件开展专项监督,严肃查处涉企行政执法监管不严、失职失责,以权谋私、收受贿赂、滥用职权等问题。2023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阅涉企行政执法卷宗2265份,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97个,处理处分32人。
老城区纪委监委建立完善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明确落实助企惠企政策等24类正面行为、干预企业正常经营等18类负面行为,规范政商交往行为。
洛龙区纪委监委将“政录企用”引进人才惠企政策措施落实作为日常监督的重点,排查政策落实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廉洁风险等,帮助企业打破招才引智瓶颈。
2023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通报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34起,聚焦案件背后制度机制方面深层次问题,深入开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补齐制度短板、堵塞机制漏洞、规范权力运行。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护航企业健康发展。”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做实日常监督,用好政策策略,构建支持和鼓励“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监督工作闭环,推动营商环境不断迭代升级,让企业在洛阳安心投资、放心经营、舒心发展。
洛报融媒记者 郭飞飞 通讯员 黄先锋 王克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