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我的家风永流传
2020-11-06 10:29 来源: 栾川县纪委监委

  从来没有想到,儿时父母亲传给我“勤俭节约”的家风,会被我作为宝藏传给我的儿子,成为我家珍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行为准则。

  那是一段关于爱和期待的回忆。

  儿时的我,因为上面有哥哥和姐姐呵护,所以,调皮、懒惰,又贪图享受,从来不去帮家人干农活,甚至丁点儿的家务活也不愿动手,觉得那是大人的事,干活又累又受罪,哪儿有玩着舒服啊。

  有一次,娘从田地里面干活回来,汗水都顾不上擦一把,就到灶间去烧火做饭。由于时间紧,母亲顾不过来,让我帮忙剥蒜。我不乐意可也无奈,拿起蒜头剥皮。蒜头实在难剥,没剥几下,手指扣得生疼。忍着疼,剥了半天也没剥几颗,还有更小的蒜瓣,拿都拿不住,随手扔到了柴垛里。

  中午吃饭时,父亲回来了,他发现了柴垛里的小蒜瓣吃了一惊,顿时厉声问我娘:“是你把蒜瓣扔到柴垛里?你咋这么败家?你还说勤俭节约呢,你就是这副德性?”

  娘赶忙放下手中活儿跑过来,看了看,说:“你可冤枉我了,我哪里扔掉了,可能是刚娃娃了,他……”娘边说边赶忙弯腰去捡柴垛间的蒜瓣。由于蒜瓣掉在了柴禾缝隙里,捡起来十分艰难,可娘为了够得到,不得不把脸贴在柴禾上。突然,娘尖叫一声,一根细细的柴禾尖划破了娘的手,瞬间鲜血直流。但娘不在意,仍坚持捡完。

  父亲坐在一旁气呼呼地看着我,想伸手打我,终究是不舍得,缓缓地说:“勤俭节约,生活才会越过越好。奢侈浪费,将来过的都是穷光景!”

  娘把手划烂了,不舍得去看医生,又得干农活、做饭,很快发了炎,手背肿得像个馒头。七八天后这才不得不去找医生。医生一看化脓了,就开刀做了小手术……

  看着娘用纱布包扎的手为我们做饭、操劳家务,我心里难过极了,很为那天扔蒜瓣的事后悔不已。

  娘看出了我的心思,就拉着我说:“孩子,咱家穷,你们姊妹又多。咱们过日子得勤谨,得节俭,否则就会饿肚子。要是遇到了灾荒,那就会饿死人的!要知道你奶奶就是在十几年前的灾荒年里,因为没啥吃而饿死的。勤俭节约,也是你奶奶临终前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娘说着哽咽了,眼泪顺着她显瘦的脸颊流了下来。

  看到娘的难过,我走上前,轻轻地说:“娘,我错了……”

  从那件事后,我慢慢地变了,吃饭的时候,跟着父母学不掉饭粒,掉了也要捡起来吃。剩下一小块儿馒头,也要留下来下顿吃。晒粮食时,我会把洒落的粮食一粒粒捡起来。

  我变得知道爱惜粮食了,全家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都说我长大了。

  就这样,父母教给我的“勤俭节约”理念,伴随着我慢慢长大。不论是我上初中、高中,或者是当兵,还是我退伍后四处打工、成家立业,这四个字就像是四个烙印,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它又像是四束阳光,照在我前行的路上,时时刻刻提醒我,要我以“勤”来创造美好生活,以“俭”来善待生活、珍爱生活,让美好的生活如一条小溪,川流不息……

  因为父亲的劝诫,我有了“勤俭节约”的意识,并感到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种家风的至关重要。所以在孩子稍微懂事时,我就为孩子输入“勤俭节约”的家风,以便让这种家风,得以传承。

  可孩子生在蜜罐里,长在阳光下,从来没有吃过苦头受过罪,从来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总觉得一切的来很容易,根本没有“勤俭节约”的意识。

  孩子刚上学时,两天就要我买一支铅笔一个本子,使用得很费,一问才知道是孩子把没用完的铅笔和本子都扔掉了,觉得新的好用。我很生气,就想狠狠地打他一顿。可是转念一想,他还小,打也不管用,不如让他爷爷讲过去没啥吃没啥穿的故事,不如让他体验挣钱的艰难……注意一定,我们双管齐下,给他讲故事、让他去捡瓶子卖。特别是捡瓶子,捡了一上午,才卖了一块多钱,出力流汗的,却买不了几支铅笔……

  孩子有了这种体验,体味到了挣钱的不容易,所以也就有了“勤俭节约”的意识。使用本子和铅笔,都变得珍爱起来。一旦发现别的小朋友乱扔学习用具,他也会像个小大人一样去说:“我们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

  有一次,我们去饭店吃饭,邻座有个年轻人吃剩了包子,要扔掉,儿子看见了就上前说:“大哥哥,不能浪费,要勤俭节约哦……”

  年轻人脸红了,他想不到一个孩子竟然还懂这样的道理,转身用袋子带走了包子。

  看到儿子满脸满意的表情,我心里颇为感动。是的,勤俭节约,说起来这四个字容易,可做起来很难,需要虔诚的信仰、严谨的态度和超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要从思想上认识,要从自身上履行,才能更进一步去诠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精髓。

  “勤俭节约”,不论是富贵也好,贫穷也罢,这四个字就是决定了我们对生活负责任的态度,更是保证了美好生活的持久度和幸福指数。我想,祖辈、父辈传给我的家风,会像我体内血管里流淌的血液一样,让我有责任有担当地把它传给我的孩子,并嘱托我的孩子,把这个家风像一件宝贝、宝藏一样,子子孙孙传下去,让它在我的家族中,永远作为一杆标尺,约束着我们的言行,像一轮太阳,永远高挂在我们奔向梦想的远方……

责任编辑: 栾川县
  • 版权所有:中共栾川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栾川县监察委员会
  • 备案序号:豫ICP备0500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