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一生坎坷不平,但他始终不忘党恩,勇敢前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在建党99周年之际,我拿起笔把父亲的经历写出来,以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
我的父亲崔毓良是一个平凡而慈祥的老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民办教师而已。从村中老人口中得知,我父亲能成为一个教师确实是来之不易。爷爷在我父亲还在襁褓之中就永远离开了他,是坚强挺拔的奶奶义无反顾地挑起了抚育两儿两女的重任。奶奶受尽了人间的苦辣酸甜,她人穷志不短,对儿女家教很严,谁违犯家规一定严厉惩罚。伯伯,父亲和姑姑都知道奶奶含辛茹苦不容易,都严格听从教诲,认真做人。父亲更是模范执行者,养成了高洁纯朴的品格。父亲儿时聪颖过人,背诵四书五经不仅滚瓜烂熟,而且独出心裁倒背如流。家贫没钱买纸,父亲就到处捡拾别人丢的废纸,如获至宝贴在家里的墙上,等干了再使用。一张纸多次重复利用,不肯浪费。父亲由此养成了爱惜纸张的良好习惯,写作时总爱写在香烟盒上,每一张纸总是密密麻麻改来改去,对纸张特别爱惜。奶奶为父亲做了一双鞋,父亲怕鞋穿烂,上学时走出安沟村见四下无人就脱下鞋,夹在胳膊窝里,快到马朝沟村了,才拍拍脚上的尘土穿上鞋子。父亲在班上成绩优异,老师曾叹息:“毓良这娃子可惜生错地方了,不然定成大器。”倔强的父亲小学毕业后,为了上不掏学费的学校,就偷偷报考了灵宝师范学校(豫西师范学校前身)。在两千多名考生中,父亲以第二名的成绩顺利进入灵师学习。为了解决生活费,他利用假期为灵宝果农收苹果和大枣记账赚点费用。毕业后,他成了石村乡第一位公办老师,在高村,韩城等地任教,史清汉,周来子,宁国范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后来,他在恩师崔毓楠鼓励下,报考了上海的大学。经过认真复习,他顺利考入了上海华东工商学院会计系。在假期,他到街上拉黄包车挣点学费。或者帮校图书馆修补图书,赚取微薄的收入。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陕西西安女子中学任教。为支援陕北落后的教育事业,他踊跃报名到陕北绥德工作,先后在绥德工农速成中学,绥德中学,绥德一中,绥德师范学校,绥德师范学院等地任教,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徐文耀,陕西日报总编宋桂嘉,峨眉电影厂导演马绍惠等都是他的学生。1957年他为党提了几条合理建议,被错划为极右分子,开除公职,下放到内蒙古大青山农场劳改三年。由于他有文化,所以担任劳改农场(新生报)主编。在此期间,有人自杀,有人上吊结束了生命。父亲坦然自若,对同伴说:“只要让我呼吸空气,我就要勇敢地活下去!因为我还有老母亲和妻儿等待我回去呢!”
我想此时苏武肯定给了他无穷无尽的精神支撑,使他顽强地生活下去。现在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父亲后来闲暇时总爱拿出(苏武牧羊)这首曲子悄然吟唱。原来这里还有我们从未有过的经历的心酸往事,让他回味和遐想。劳改结束后,父亲被遣返回宜阳老家劳动改造。上级领导见他有文化,就让他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他在石村高中,杜渠,张深,安沟,马朝沟,高桥等地任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1982年,父亲的右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我们一家又回到陕北绥德中学,直到1998年父亲退休才回到故乡宜阳。
在陕北和故乡,过年时我家总是贴出父亲手书创作的不忘党恩的对联。上联:邓小平光如日月照天地。下联:共产党恩若江河冠古今。横批:共产党好。他虽然受尽人世间无数苦辣酸甜,但他始终心向共产党。他常教育我们: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不能怀疑党的正确和伟大,相信党一定会实事求是解决遗留问题。我记得当年他为了解决右派问题,多次向党中央和组织部门写信申诉,并亲自到陕西有关部门申诉。他没有灰心丧气,总是等待着黎明的到来。我们终于等来了平反昭雪的喜讯,父亲高兴得留下了热泪,一直在说:“感谢邓小平!感谢共产党!”他常教育我们,党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挫折,终于走到了正道上,这个结果来之不易。党恩要牢记在心,不能忘本。
2007年父亲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浩然正气和热爱共产党的高尚品质将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永远伴随着我们,成为我们永远的丰碑!在党的99华诞来临之际,我代表父亲和所有受过党的关心和照顾的人们,向伟大的党致以深深的敬意!祝愿伟大的祖国和党在习近平总书记正确领导下,在今后的征途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辉煌灿烂!(宜阳县纪委监委 崔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