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天寒,滴水成冰。我推开窗,把窗台上一盆兰花搬进屋里,放在温暖的地板上,轻轻洒了些许清水,不由得想起了过世的外公。
这盆花是去年夏天我最后一次看望外公时,在老家的庭院里掐的兰花尖移植的。记得那天外公盖着一床厚厚的被子,黝黑的脸枯瘦嶙峋,我说大热天盖个被子干啥,然后拉起外公的手,冰如寒石,我心一惊。妈妈梗咽着说:“医院让赶紧回家,说就这两天了......”
落叶归根,外公在他双手搭起的家里,安静地走了,享年86岁。老家的院子干净而整洁,有他搭建的牛棚、结实的狗窝、捕捉鸽子的架子,还有指甲草、月季等多种花草,郁郁葱葱处挂着密密麻麻的青辣椒。
外公家在偃师市高龙镇五岔沟村,一生养育八个子女,我妈排行老二。我妈的童年,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树皮、榆钱叶、红薯根是家常饭。妈妈回忆说,小时候放学,别的孩子在玩,她要带我两个舅舅去地里干活,负担很重。然而,在生活上,外公从来不会让孩子们饿肚子。外公不仅去地里挖野菜,还时不时养几只猪和鸡,“过一阵子,你外公就会把肉炖了,给我们改善生活。我们一人拿一个小碗,站在锅台边,你外婆盛好饭,每人平均分......”妈妈说:“你外公勤劳,所以我们小时候吃的要比一般孩子好。”外公还会让狗追野兔,制作个网逮鸽子。记得我小时候有次生病,外公亲手逮了鸽子炖给我吃,味道真鲜美。
改革开放以后,白面鸡蛋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温饱已经不是问题。外公还是秉持积极勤劳的生活态度,使家里的日子蒸蒸日上。家里的日常用品,基本上都是外公亲手做的。外公会盖房子、钉锅盖、扎板凳、垒灶台,有时候还做点小玩意拿到庙会上去卖。虽说生活不易,但外婆生育的八个孩子都健健康康长大成人,没有一个夭折。
“你们真是生到好时候了,要努力考上大学。”小时候外公对我说,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我真的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平时回老家我都会塞给外公一些钱,他大都攒着,没咋见他花。外公的衣服很是俭朴,破了让外婆补补穿,凡是能亲手做的绝不上街买。
十年前,我外婆患心脏病走了。外公没事就到外婆的坟前发发呆,一蹲就是一个下午。后来,我发现外婆坟前种了许多果树,坟堆旁砌了一道砖头墙。我问四舅:“垒砖头干嘛?”四舅说:“你外公说你外婆喜欢花,就种点花让你外婆看,又怕暴雨把坟旁边的土冲下来,你外公就垒砖加固起来。”
年过八旬的外公还是闲不住,他喜欢到地里转转,采摘一些野菊花、灰灰菜、萝卜叶托人带给我,秋天打点玉米糁给每家都捎点。子女们轮流给他做饭端饭,他拒绝说:“自己做饭吃着香!”只要能动弹,他都喜欢亲力亲为。
去年,外公走了,葬在外婆坟旁,那一道砖头墙还在为他们遮风挡雨,那一片花红果树还在为他们点缀世界。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我端详着兰花,寄托着对外公深深的思念。(偃师市纪委监委 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