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 ,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官至御史中丞,正二品,相当于今天的国家级副职,诸如中纪委副书记之类的官角儿,可谓显赫非常。刘家风谨然,“为人厚重方正,举动遵循礼法”, 清正廉洁,侍亲至孝。
刘公史海留名,重温轶事获益良多。
刘温叟是名副其实的官家之后,先祖有唐朝武德功臣刘政会,叔祖刘崇望是唐昭宗时的宰相,其父刘岳官拜后唐太常卿。而且他本人风骨秀异,七岁能文,擅长楷书、隶书。但刘岳为其起名之时惟愿“当今世道混乱,我儿能够与我都成为温、洛之间的老叟则足矣。”心愿极其平常简单,活到老死,安泰康健。这对当今世人是种家风的启迪。“仁、义、礼、智、信、孝、廉、康、泰、安”这些最朴素的字眼才是家风最美的样子,官家的家风也是如此。不把“财、权、利”挂在嘴边,给孩子最平实的成长初心,生命的意义才能更好的绽放。
廉洁方正,加倍还礼。刘公一生为官,身居要职,诱惑自然不少,但他始终保持清廉、拒腐防变,用初心与歪风邪气角力博弈,是官员的典范和榜样。刘公在任时,有一天,有人谎称是其学生送来一车粮草,刘温叟推辞不掉,勉强收下,但还之于一套价值高于粮草数倍的华丽衣衫,其义自现,送礼人悻悻而归,其他人也不敢再来献礼。当下为官,诱惑更甚,送礼方法更多,银行转账、微信、支付宝、QQ、充值卡,门径大开,易攻难守。但好官自有“计中计”,防不胜防,推脱不了,也要做到有“备”无患。先到纪委备案,然后劝退礼品,如果授之者一意孤行,那就上交处理,既充盈公库又保持自身,这与刘公的“加倍还礼”有异曲同工之妙。宋太宗赵光义任晋王时,听闻刘温叟清介,派人送来五百千钱,刘公受之但当着送钱人的面将其封存,来年这人又受太宗差遣送来角黍、执扇,见去年的封条还在,便回报太宗后将所有物品载回。宋太祖、宋太宗对刘温叟的这种清节再三叹赏。清气凛然,清骨傲世,我们必须给刘公点赞。公职人员都是凡人,五谷杂粮,柴米油盐,亦有生活困顿、境遇窘迫之时,自强自立难能可贵,接受亲朋援助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警惕“有心人”的围猎和套路,特别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更有被腐蚀拉拢的危险,所以一定要像刘公这般,清出硬骨,铮铮有声,虽然时有清贫,但顶天立地,浩气长存,必定能够“拨开云雾见月明”、“柳暗花明又一村”。
为人之本,孝义为重。刘温叟侍亲至孝,对待继母更是礼仪周全,大热天拜见也是衣帽整齐,因而孝名远播。其父刘岳曾在后唐官居内署,彼时刘温叟又任此职,世人皆道刘家荣耀。温叟受命,恰逢回家为母亲祝寿,母亲拿出刘岳当时的官服送上,刘公受之泪如雨下,并焚文祭告乃翁,明恩德,知敬畏,无比虔诚,连其母都甚为动容。史书评论,五代以来,说到遵从礼法的只有刘温叟,毫无夸张。再看我们查获的那些腐败贪官,升迁之时恨不得昭告天下、大开盛宴,狂妄乖张,哪还有半点党员的本色。知礼守节,身正行端,饮水思源,方能天高路远,刘公当得世人楷模。
为官之道,知人善用。“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基础上,刘温叟善于慧眼识英才,堪当伯乐。刘公在朝任职时德望甚高,而且精于鉴赏,门生杨徽之、赵邻几后来都成了名士。年轻时的范杲拿文章拜会刘温叟,刘温叟大为赏识还把女儿嫁了过去。所谓“廉生廉,腐生腐”,刘公的慧眼之下多有栋梁,反观有些官员,其身不正,连带选拔培植的“人才”也是德行堪忧的官场“残次品”,最终沦为他们的帮凶或者走狗。怀善念,筑本心,守正气,才能官运亨通久远。有乃父打板,刘温叟后,其子刘癤历任判三司理欠、凭由司、江南转运司,入朝任司封郎中,另外两个儿子刘炳、刘烨也都考中进士。(洛龙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