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融使命,奉献写深情。
善作平凡事,初心亦善成。
父亲写的廉情寄语谆谆告诫着我。生长在平凡的家庭,耳濡目染着淳朴友善的家风,犹如蜿蜒伊河的流水,时而激昂、时而平静或深情......但那脉脉的一往情深总是鞭策着我积极向上。
红色基因,血浓于水
儿时,曾祖母教我折叠寄思祈愿的纸船。8岁那年的端午节,曾祖母携着新折的四只彩船、带我来到五里外的伊河船坞,乘船横渡到对岸安全的地点。曾祖母娓娓讲起:1928年,和曾祖父在万安山主峰栽种松树励志,然后送曾祖父过伊河赴山西参加革命;保守秘密直到1959年,我家被授予“光荣烈属”,上级来人讲述的曾祖父浴血奋战的革命生涯、在朝鲜战场的一次拉锯战中牺牲的壮烈场面。
敬放的那只“红船”昂扬引航,悠悠驶向家的方向......“您牺牲的值呀,换来这有吃有喝的日子!”曾祖母诉说着心曲,彩船寄托着思念和祈愿“浩浩荡荡”而去,渐渐不见影踪,曾祖父母一生一世的“河誓山盟”献给了祖国与人民......
耕读传家,没齿难忘
爷爷农活样样精通,更是使唤牲口的好把式。我是目睹爷爷犁耙地的场景:一手执犁,一手挥鞭,“哒哒咧咧”的口令声中,黄牛新翻的土壤如波浪滚滚的海洋;执缰耙地,“嘚喔吁哨”和着皮鞭清脆的响声,驾着骡马来去如凯旋的将军......
爷爷谈起那段经历从未遗憾:1961年,响应号召,告别铁路战线,从酒泉回乡务农。爷爷支持父亲读书。送子几十里外求学,架子车爆胎,爷爷扒出路边的炉渣小心翼翼的挫胎、补胎的那幕,谈起不由泪目。执着总会踏尽坎坷,父亲考上了当时在豫西范围招生的偃师高中!
眷恋热土,勤勉不懈
父亲那批“老三届”学生激情燃烧地投身农村。经过磨砺,父亲成为了驻村第一书记,带领群众们一起收割播种,一起兴修水利、壮大副业......高尚纯粹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当时,大集体蒸包子,我央求父亲捎个解馋时,却被婉言拒绝,“好好学习,建设祖国,以后有好东西吃;集体的东西,大小多少都连着群众的利益,粘上了都是犯错误。”
人生需要平静的面对考验和变迁。1974年,父亲带领全村劳力修建陆灌渠屡获嘉奖;1982年水灾,父亲倡议乡亲们不误农时,拿起铁锨抢耕抢种分到各家的责任田。忙碌中,父亲带我帮助那位伤残乡邻干农活、扫庭院,至今记忆有新。
学海苦渡,赤情不移
十年寒窗,我体会过夜以继日的苦读、腹中饥渴的煎熬、天气突变的冷暖。高考的失利加上一场意外,一天一夜醒来的我,身旁守候着是我憔悴的父母......大病初愈,父亲带我爬上了万安山,追忆曾祖父母励志革命的壮烈事迹。战胜小我、重新振作,终于考上了高级学府。
参加了工作,经历了多少次跋山涉水、夜间蹲守的考验;牺牲假日防治污染、踏雪沟岭扶贫访困。难忘那个秋夜的投诉,人命关天,我们冒雨深入事发家庭、深入诊所查看就医用药的来源渠道,配合搞好事故调查,逝者家属满含热泪的双眼流露着深情的信任......
加油奋斗,勇于逆行
幸福的孩子,初中毕业读的书已汗牛塞屋。和孩子把书籍、衣物寄或送给老区贫困户家庭,铭记前辈“来时的路”启迪着少年的心灵,孩子的勤学、明礼、向上在潜滋暗长!
今年春节,母亲来电叮咛守护百姓平安,也要保重自身。自己连续20余天为战“疫”拼搏;妻子组织着小区的“免费送菜”服务;孩子上好网课、为早出晚归的父母做好暖心的“美餐”......
“辛苦了!逆行的好党员!”是那位创业大学生的称赞:凝眸“精准维权服务”的锦旗--那是企业转产的挑战中,我们护航企业做大做强及迈出国门的见证。特殊时刻的挺身逆行中,包括孩子在内的千千万万人深情地诠释着家风、千家家风正在升华、正在融入与祖国的血肉相连中,正在书写“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
巍巍万安山矗立起一座天然的丰碑,潺潺伊河水是这座丰碑靓丽的丝带。回首伴随几代人的淳朴友善家风,体悟砥砺前行中迎来的胜利!殷殷家风寄托着千家期望、传承者万户深情,祈愿代代相传,绵延流长。
谨以此诗致敬家风并永衍正能量:
数代拼搏梦想扬,平凡求索未徬徨。
前人取义多雄志,后辈终生勇担当。
使命神州歌咏叹,初心万里话衷肠。
家风淳朴情深厚,四海传承续丽章。
(作者:偃师市市场发展中心 赵学庆 王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