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建设》杂志2023年第7期刊发了洛阳市纪委监委运用信息化手段,严格监督执纪,压缩“四风”隐形变异空间的经验做法。全文如下:
运用信息化手段 严格监督执纪
压缩“四风”隐形变异空间
河南省洛阳市纪委监委紧盯“四风”隐形变异问题,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监督检查等手段,不断增强发现问题能力,压缩“四风”隐形变异空间。
一、把脉问诊,精准把握“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
市纪委监委对近年查处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进行梳理,着力把握隐形变异问题的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加强预警纠治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实现精准打击。洛宁县纪委监委联合县政府办、财政局、税务局、大数据中心等单位,探索建立监督预警信息化平台,定期梳理“四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023年以来共排查问题65个,发出《预警纠治提示函》21份。
深入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隐形变异问题的特点,有的放矢开展整治。针对个别地方好面子讲排场的不良风气,大力纠治化整为零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针对一些地方重人情往来、吃喝风盛行的特点,集中整治以招商为名公款大吃大喝、“不吃公款吃老板”“不吃本级吃下级”等问题。针对不同层级单位“四风”隐形变异易发多发情况,着力整治基层单位套取项目资金违规吃喝、购买赠送礼品问题,市县直单位借培训考察之名公款旅游,虚报年休假补贴、加班补助,通过快递方式“隔空”收送节礼等问题。
面对花样翻新的“四风”问题,市纪委监委统筹“室组地”、相关职能部门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强化监督合力。在发现问题方面,除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巡视巡察等常规渠道外,不断拓展问题线索发现渠道,结合乡村振兴、民生、营商环境等领域的专项治理,及时跟进查处发现的不正之风。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协作,通过财政、税务、公车管理等信息平台排查培训费、招待费、文印费、燃修费等大额经费和公车运行轨迹、公务接待支出异常问题。从案件办理中挖掘,坚持风腐同查,凡查腐败案件必挖被审查调查人以及涉及人员“四风”问题线索。
二、聚焦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违规吃喝、违规收礼是“四风”隐形变异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两违规”开展专项整治。共成立294个监督检查组,通过明察暗访、嵌入监督、蹲点检查、全面排查等方式,累计开展“两违规”专项监督检查895次,监督检查单位583家,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以问题线索查办为抓手,优先受理核查“两违规”问题线索,严惩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问题,2022年以来全市共查实办结“两违规”问题线索85件,处理处分113人。
市纪委监委协助市委制定《整治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实施方案》,出台《市纪委监委常态化治理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办法》,对不担当不作为行为精准“画像”,建立预警纠偏、联合监督、快速办理“三项机制”,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实效化“四化”要求,强力整治“守旧式”“躺平式”“鸵鸟式”等9类党员干部14种突出问题。2021年以来,共查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800个。为纠治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不作为,市纪委监委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窗口”16个,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立协同联办机制,专人值守,实时接受举报,现场督办反馈,目前已受理问题244件,累计解决问题244件。
三、系统施治,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市纪委监委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深化“教育+查处+整治”机制,建立党风政风监督部门牵头、多部门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打好监督检查、快查严惩、通报曝光、警示教育、以案促改“组合拳”。在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微信等平台常态化通报曝光,持续营造严惩严纠“四风”隐形变异问题的浓厚氛围,2016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公开通报曝光典型问题706期1732个2871人次。
市纪委监委注重从制度机制方面遏制“四风”隐形变异现象滋生蔓延,对查处的典型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监督检查部门会同县区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派驻(派出)机构监督推动相关单位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并选取部分单位代表对以案促改工作进行评议,重点评议漏洞找得准不准、廉政风险防控是否到位、建章立制是否有效管用,不断压缩隐形变异问题发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