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的大事小事,尤其是涉及钱财的事项都公开得明明白白,大家心里透亮了,日子自然越过越顺心。”近日,嵩县纪检监察干部到大坪乡大坪村对前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访,受访群众对处理结果纷纷表示满意。
“三资”是乡村发展的“钱袋子”,更是群众关注的“心头事”。为严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嵩县纪委监委主动作为、多方联动,通过构建监督体系、开展靶向检查、深化整改教育、压实监管责任等系列举措,为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装上“安全阀”。
“我们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村‘三资’管理存在监管存在漏洞和账目不清现象。”围绕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的关键环节,该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作用,联合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牵头组建专项监督检查组,抽取各职能单位业务骨干,对全县各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开展“全覆盖”靶向监督。通过走访座谈听民意、查阅资料找线索、实地调研查实情的方式,聚焦集体资金管理使用、集体经济组织运行、集体资产管理、集体经济合同签订、集体债权债务管控等重点领域,严查利用职权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坐收坐支、虚报套取等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确保监督直抵基层、精准发力。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三资”管理不规范、职能部门日常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坚持“整改 + 教育” 双管齐下。对发现的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相关职能部门限期整改、加强监管,并推动建立完善长效制度,从源头防范“三资”风险。同时,注重发挥案件查处的警示教育作用,梳理农村“三资”领域典型案例编发案例通报,同时精心拍摄《权噬》《激浊扬清》两部专题警示教育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靶向式”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
此外,为充分发挥村务监督的“前哨”作用,该县纪委监委从“机制建设”破题,着力破解基层监督力量薄弱、协同不足等难题。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将村务监督内容、纪律教育、工作制度等纳入全县村务监督委员会业务培训内容,定期开展全县范围培训,提升基层监督力量,倒逼村组干部规范履职用权。印发《嵩县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嵩县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工作手册》为村务监督履行指明方向。同时,督促县农业农村局搭建线上监督平台,推动全县320个集体经济组织全部上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公开平台,确保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以强有力的监督为基层建设注入“清廉力量”。(杨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