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地方小、人头熟,办理复杂案件时非常棘手。自从有了协作区指导,我们的办案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日前,在谈到协作区工作时,宜阳县莲庄镇纪委负责同志深有感触。
基层是监督执纪的“最后一公里”。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纪检监察监督工作质效,破解制约基层监督执纪执法办案实践难题,宜阳县纪委监委在会监督、善监督上一体发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优化机构设置,打造“硬队伍”。该县纪委监委将现有履行监督检查职能的监督检查室与履行审查调查职能的审查调查室,统一更名为纪检监察室,一体履行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职能,同时推进综合派驻,进一步强化对派驻纪检监察组人、财、物的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着力构建严密、规范、高效的纪检监察工作流程。
完善片区协作,做实“硬监督”。该县纪委监委充分整合“室组地”监督力量,成立4个纪检监察协作区,建立“协作区+乡镇纪委+村监会”联动监督、提级办理、交叉办案机制,有效解决“熟人社会”监督难题。
此前,在办理莲庄镇石村、锦屏镇黄龙庙村村干部违纪案件时,囿于案情复杂、人员不足等因素,常规办案模式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该县纪委监委统筹协作区力量,调取大量资料,入户走访群众,并协调相关纪检监察组共同参与,最终查明村干部坐收坐支、违反规定滥发补助等违纪问题。
“案件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得益于第一协作区将问题线索实行‘交叉办理’。”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过“室组地”联动、区区交叉、区区协作的模式,真正破解监督力量不足、案件办理质效不高等难题。
开展定制培训,锤炼“硬本领”。该县纪委监委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心制定“菜单式”培训方案,采取“日常教育+以会代训、跟班学习+集中培训、线上培训+线下学习、理论辅导+案例分析、课堂讲授+研讨交流、专题业务+党性教育”的“6+”模式,把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与警示教育紧密结合,不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
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作为基层监督的“前沿哨兵”,必须管好用好。该县纪委监委全面推动村(居)党组织纪检委员担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确保纪检监察工作向村(居)延伸;制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手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记录本》,对全县村监会成员进行“靶向”培训及知识测试,推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双提升”。
“基层治理无小事,激活‘神经末梢’才能释放监督新效能。”宜阳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增强基层监督能力,促进基层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度转化,推动基层监督提质增效。(宜阳县纪委监委 贾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