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收到的问题线索看,农村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多与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在查处案件方面,我们乡有过深刻的教训,某村干部李某利用职务之便,套用资金、随意开支,在群众中形成了不良影响,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近日,汝阳县蔡店乡纪委开展农村“三资”管理人员警示教育,该乡纪委副书记马帅锋梳理案情、分析成因、剖析警示,用鲜活的身边人身边事,为27个行政村的100余名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强化农村“三资”管理监督,采取“室+地+村”联动监督的模式,以警示教育、日常监督为重点,提升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时刻绷紧纪律弦,夯实农村“三资”规范管理。
该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对农村“三资”管理违纪违法案例的案件特点、背后原因、防范措施等进行梳理,指导乡镇纪委结合案件特点开展专项警示教育。在警示教育现场,乡镇纪委将鲜活的案例资源变为生动的纪律课堂,利用典型案例讲管理程序、讲主体责任、讲纪法知识、讲贪腐代价,为“三资”管理工作厘清思路、消除误区,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助推“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课堂上讲的这些案例就发生在身边,思想上受到很大触动,心理上也自觉地就多了一道防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从小事小节做起,守牢纪法底线,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蔡店乡蔡店村监委会主任孙文陕在警示教育活动结束后表示。
针对农村“三资”管理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该县纪委监委探索构建“1+N”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监督室、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监察联络员力量,围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进行监督,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的衔接联动。
“这项票据中人员签字齐全,但还需要提供经手人垫付钱款的凭证,目前垫付凭证和报账项目不符,不能报账,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汝阳县三屯镇东堡村为加强村级资金管理,由村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共同对村级财务支出情况进行把关,在审核现场,监委会主任马红敏提出了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人员进行整改。这是该县村级监督力量以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为切入点,紧盯人、财、物,对“三资”管理使用、收益分配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纠正校偏,督促“小微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为推动各项监督措施落地见效,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在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监督检查中,围绕群众关心的干部作风、资金支出、项目建设等方面,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专项监督、“回头看”监督、提级管理等模式,及时发现问题,综合运用督促整改、谈话提醒、线索登记、快查快办等措施,进行反馈处置,提升了监督质效。
“下一步,县纪委监委将持续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农村小微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守牢廉洁底线、筑牢思想防线,依纪依规依法管理好‘三资’,以实际行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赵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