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漯河廉吏--赵时熙
来源:市纪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5-10-29

编者按:即日起,我们不断挖掘本地为官者,或漯河籍在外供职官员的故事,特推出“漯河廉吏故事”专栏,相信通过他们的故事不仅可以传播廉政文化,还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漯河历史,进一步增强廉政教育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本次为大家奉上“漯河廉吏”赵时熙的故事。

漯河廉吏--赵时熙


赵时熙(1835~1903),字春台,号蔼臣中式,郾城县龙城镇香蒲赵村人。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为河南乡试举人。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中进士第三甲三十名,历任侍郎、京畿道等职。光绪二十 三年(公元1897年)任分巡巩秦阶道(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
他为官清廉,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在任分巡巩秦阶道期间,为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他常常深入穷乡僻壤,踏遍当地的崎岖山路,将百姓的疾苦如实上报,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他带头捐出全部积蓄并和老百姓一起修建城池,深得百姓称赞。他自己生活俭朴,却常常接济别人,以致在卸任回乡的途中身无分文。在任广西和甘肃道台期间,他因政绩突出屡受加封。
赵时熙在广西任上,收存了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绘制的《广西中越全界之图》,清晰地标明了中国与越南的边界。赵时熙卸任后把此图带回家乡,嘱咐子孙后代妥善保存。赵时熙卒后,此图被家人珍藏,代代相传。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