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播】“讲家风故事、展家风实物、倡清廉持家”活动展播系列之四
来源:市纪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5-09-17

《父亲的礼物》

作者:市体育局副局长 郭德菊

父亲去世时只有59岁。今年清明节,是父亲去世十一周年,老家的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起去父亲的坟前祭拜,身在外地的我照旧没能回去。姐姐打电话说,已经替我向父亲多磕了几个头、多敬了几杯酒。尽管如此,我的心里仍沉甸甸的,从未抹去的亏欠愧疚之情越发厉害。父亲若在天有灵,这篇文章且算作他最疼爱的小女儿送上的一份特殊的礼物吧!

父亲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与他相依为命的只有长他一岁的哥哥。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当了兵,哥哥便成了他唯一的牵挂。留存在老家的一张相片里,年轻的父亲穿着发白的军装,在退伍之前与几个战友合影留恋,父亲的右手紧握着一双白色球鞋,那是父亲带给哥哥的礼物。在我的记忆和家人的叙述里,伯父娶妻后,如同换了一个人,和父亲不再亲近。父亲去世的当天,伯父痛哭流涕。听母亲说,父亲生前找过伯父数次,把兄弟俩之间的疙疙瘩瘩一一解开——尽管被亲人误解和辜负,父亲终究不愿带着怨恨离开。

父亲退伍后,按照当时的政策,被分配到外地市的工厂上班。母亲是下乡知青,带着我的姥姥下放在父亲的老家。面对这次分配,母亲向父亲表达了带着姥姥离乡背井的艰难与无助。父亲毅然放弃了一生当中唯一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选择了在老家偏远的村庄与母亲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我八岁那年,父亲再一次选择了放弃,放弃了几十年熟悉的农村环境和日渐安稳的乡村生活,进城打拼。在我们兄妹四人告别农村、接受良好的城市教育、距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的路上,父亲用自己坚强的脊梁架起了一座座坚实的桥梁,他的儿女们踏实地走上去,只留给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父亲的口碑和人缘极好,小时候,我随父亲不管走到哪里,总有很多认识父亲的人,亲切而热闹地与父亲聊天。这些人当中,有很多是向父亲寻医问药的。父亲心思细腻、天赋极高,在多年周到用心的奔波照顾我们一家人的生计和生活中,积累了很多治病的偏方。父亲不仅为人送方子,还义务送方子里不大好找的材料。至今每次回到乡下老家,总会有一群乡亲围上来,津津乐道父亲生前的种种好处。

多年以来,关于父亲的记忆片段无不充溢着温暖与感动。记得那一年我刚生完女儿,每一声咳嗽都在撕扯还没愈合的伤口。父亲拖着病痛的腿,蹒跚着帮我熬蜂蜜萝卜汤,并监督着我全部喝下去。蜂蜜萝卜汤是父亲照顾我们的偏方之一,他坚信我喝下去后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眼前常常浮现父亲在厨房一片片切萝卜的背影,佝偻的身躯,清瘦的双肩,却饱含着对儿女的爱。

父亲没有给我们兄妹几个讲过多少大道理,然而,有父亲在,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轻松而快乐的。父亲与母亲几十年来从未红过脸吵过架,父亲也从未呵斥或者动手打过我们几个。我想,相亲相爱就是最好的家风,和睦的家庭关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础。如今,我的女儿已经12岁了,我通过感受父亲的爱,再传递给自己的女儿,让爱成为最温暖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这也是纪念父亲的最好方式。

父亲来我所在的城市次数不多,走的时候,我总是会给父亲一些零用钱,父亲却总是不要,推脱得急了,便当面收下又悄悄地夹在我的书本里。父亲曾经对我说:钱多钱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别因为钱短了志气。回顾父亲的一生,尽管物质生活不富裕,父亲却从未因为这些受制于人、仰人鼻息。父亲的秉性也直接影响了我为人处世的态度,不为金钱苟且,不向强势俯首,心存敬畏与感恩,简简单单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在父亲去世前的那段日子里,我不断得到父亲生病的消息,却也不断得到有所好转的消息。后来听姐姐说,父亲反复交代他们,不要打扰我的生活和工作,挺一挺就没事了。父亲终究没有迈过这道坎儿,而我也终究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我相信,父亲在最后的时间里,心里是很想见我一面的,然而,父亲以他对岗位对责任的理解替我做了主,也给我留下了永难弥补的遗憾。

父亲用他朴实的语言和行动,为儿女们送上一份份包含善良、执着、担当、诚信品质的礼物。对待亲人,全身心付出与成全;对待责任,不逃避不放弃;对待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淡然地选择包容与忘记。如今的我已到不惑之年,很庆幸在我稚嫩的成长岁月中,父亲以他无言而又坚定的方式引领着我的人生方向,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如何守住自己的尊严和底线,也教会了我如何善待生活,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更富足。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