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责、担当、自律”——百名优秀基层党员干部风采录之七
来源:市纪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5-11-06

杨俊厂和他的“三句话”

在螺湾小镇保障房建设工地,杨俊厂(左一)叮嘱施工人员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机声隆隆、焊光闪烁,建设工人挥汗如雨……7月14日,漯河市规模最大的保障房小区———螺湾小镇正在紧张施工建设。在这繁忙的场景中,记者见到一位步履匆匆的男子,头戴安全帽,穿行于工地每一个角落,他就是市住房保障中心党支部书记杨俊厂。说起杨俊厂,同事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三句话”。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工作才有动力”。这是最近市住房保障中心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时,杨俊厂当着全体同事们的面又一次庄严承诺。
众所周知,住房保障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了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早日梦圆安居,他不知疲倦地奔波于自己负责的每一个保障房小区的建设工地,有时为了督促施工方赶进度、保质量,他经常会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吃住在工地上。
“这几年全市的住房保障工作任务比较重,既要建好保障房,又要让住房困难的家庭搬进去,杨书记总是想着如何把每一项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在同事们眼里,杨俊厂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人,保障房建设是件德政工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广大房管人的理想追求,看到孤老病残的群众告别小窝棚,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成就感上升,苦累感消失。
“那些想搬进保障房小区的群众都在盼望着,你有没有做事,做得好不好,用不用心,他们可都看在眼里。”杨俊厂说,正是群众充满期盼的眼神,让他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


“只要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0年,螺湾小镇启动建设,杨俊厂被任命为该项目的全权代表,在顺利完成从项目选址、环评、立项等前期管理工作后,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像一座大山一样横在了他的面前。由于当时我市土地后备资源不足,项目无法组卷上报。面对这一难题,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杨俊厂没有放弃,在查阅了土地占补平衡的相关政策法规并报经领导同意后,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到外地市协调土地指标,历经两个多月,他终于为螺湾小镇项目协调了占补指标土地170余亩,保证了项目用地组卷报批工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解决完土地指标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原来在螺湾小镇项目区域内,漯阜铁路客运支线斜穿而过,把项目用地一分为二,为保证项目完整性和合理利用土地,杨俊厂又数次往返周口与漯阜铁路公司进行协商谈判铁路拆除事宜,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漯阜铁路公司达成共识,成功拆除项目区域内两公里的铁路线。
“干工作就应该有一种一盯到底的态度,不能因为遇到了困难就退缩,我信奉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勇于担当,敢啃硬骨头。”杨俊厂说。



“违反原则的事坚决不能办”


在杨俊厂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特殊的桌签,那是正在上大一的女儿写给他的一句话,“廉洁净心平安是福”。
“女儿的话时常提醒着我,要把‘廉洁’两字谨记心间。”杨俊厂说,住房保障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度高的工作,不论是保障房项目建设,还是保障房的分配,都事关群众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我这个科级干部还算是有点权力,项目不断线,工头围着转,这也考验一个人的品行和定力。”杨俊厂说,在工作中,他经常给同事们说能办的事马上就办,违反原则的事坚决不能办,这也是我经常给同事说的一句话。
杨俊厂的“三句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他更是时时要求自己牢记这些话,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