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传承红色家风 涵养初心使命
来源:源汇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2-06-02

我爷爷是我们村最早的泥水匠,奶奶也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只要一声招呼就会去帮忙,在村里口碑极好。只是他们去世得早,关于他们的故事,我大都是从父亲和村人口中得知的。

我父亲是家里的长子,也是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在我们村委会担任保管,后来又去了部队当兵。1974年10月,他在部队服役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8年父亲退役返乡后,在我们村历任生产队队长、党支部委员、会计等职务,继续为乡亲们跑腿服务,一直到前年实在干不动了才从岗位上退了下来。

父亲始终如一,爱党爱国。他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登录“学习强国”APP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论著,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因此,虽然年龄最大,但学习排名积分却是我们村党员中的第一名。他常说,他小时候饭都吃不饱,脚踩垫地的红薯梗、红薯藤蔓都是保命的宝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所以一定要爱党爱国,懂得感恩,学会珍惜。我小时候,每个月父亲都要让母亲做一锅忆苦思甜饭,就是野菜玉米面糊糊,提醒我们姐弟俩感念党恩,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日常村务工作中,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好务,带好头,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乡邻们都说他是“村民的贴心人”。我小时候,村里种地靠牲口,一家养一头,农忙时候两家人再搭伙一起犁地耕田。村里的海松大爷有点小心眼,做事总是先想自己,村里没人愿意和他家搭伙,种地很作难。父亲知道后主动把我家的毛驴借给他们家。后来我们两家搭伙种地,其他人搭伙到最后大多不欢而散,我家和海松大爷两家人十多年却从未红过脸。我毕业时,家里早已不喂牲口,犁地耕田换成了拖拉机,但两家的关系却始终维系着。海松大爷去世后,剩下大娘一个人领着一家人生活,大娘身体不好,媳妇跟人跑了、儿子为人老实,一个人带三个半大孩子,日子过得凄惶不堪。父亲总叮嘱母亲多留心下他们家,缝缝补补的活儿,父亲也总让母亲帮衬,让我给他们补课,还经常自己掏钱给他家的孩子买作业本、让他们在我们家吃饭;逢年过节我家改善生活,父亲还把他们叫到家里来吃饭。他们家里三个孩子两个都上了大学,现在都已成家立业,每次回村还会来我家坐坐。村里人都感慨:搭伙干活搭成我们两家人这样的还真是少见。

我父亲为人公道、性格耿直,他的公道、热心肠也出了名。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愿意找他张罗,乡亲们就是婆媳吵架、儿女分家也要找他主持、调解才放心。在繁忙的村务工作之余,我父亲努力钻研技术学会了养殖长毛兔,喜欢钻研机械,自己学会了修拖拉机。一年四季,父亲很少有在家闲着的时候,不是在这家帮忙,就是在那家干活儿、调解纠纷。我上初中时,我家的长毛兔达到了200多只,每年卖兔毛纯收入上万元,父亲成了远近皆知的致富能手,方圆几十里地的乡亲们都慕名上门拜师学艺。他对上门求教的乡邻分文不收,手把手教技术给人家讲方法、注意事项,并免费提供种兔、幼兔,还亲自上门帮忙指导建兔舍,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还被问十乡党委政府评为致富带头人。农忙时节,母亲一个人在地里忙的不可开交,只要村民一声招呼,父亲就会放下自家的农活,免费义务为乡亲们维修拖拉机,弄一手一身油,不但分文不收,连棵烟也不抽、一口水也不喝。所以,村里明明有修理拖拉机的铺子,乡邻们却总爱来找他帮忙。母亲悄悄埋怨他耽误了自家干活儿,他总嘿嘿一笑了事。母亲无奈的说:“你爸一辈子就这样,别人家的事儿永远比自己家的事儿重要,别人不愿意管的事儿就他抢着管……”   

父亲一生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上级交办的工作,无论是禁烧工作、清产核资工作、脱贫攻坚工作、人口普查工作、农村新农合医保资料统计上报工作、还是户厕改造以及日常党务、会计工作,父亲都能够出色完成。有一次我去走娘家亲戚,中午了还不见他回家吃饭,便去找他,找了半个村子才找到,原来他是在给村里的五保户聋子秀筹粮食,有些村民不愿意出粮食,他也不生气,就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就这样整个村子跑了三天才把粮食筹齐。别人都嫌聋子秀脏,每月聋子秀都从敬老院回村里一趟,父亲总留他在我们家吃饭。我们村有一户人家,四个儿子三年之间病死得剩了一个,这个唯一的儿子又在一年春节前出了车祸,马上过年了家里连剁饺子馅的肉都没有钱买,父亲知道了之后赶紧号召邻居们帮忙捐钱捐物,年二十九那天还把母亲蒸好的馍、剁好的饺子馅给他们家送去,那家老太太感动得直掉泪,拉住父亲的手泣不成声直喊“好党员、好干部”。 

作为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农村基层老党员,我父亲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一直以来始终如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风清正,廉洁奉公,不图名利,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工作中,他始终摆正位置,默默无闻,甘做绿叶,给村支部书记当好配角、当好助手;甘做头羊,给年轻党员同志当好榜样、做好模范;甘做基石,给村里群众当好服务员、勤务兵。生活中,他事事以身作则,时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增光添彩,受到全村村民和党员干部一致赞扬,多次被问十乡党委评为“优秀党员”“致富标兵”等光荣称号。在我们村,但凡提起我父亲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父亲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和教育着我们。对于工作,我们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对于同事,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于弱者,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怜悯之心,不吝伸出援手,竭尽所能的帮助。我儿子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耳濡目染,小小年纪也从姥爷身上汲取了许多正能量。上小学时,赶上汶川地震,当时他才六岁,却把存了好几年的零花钱压岁钱一股脑地全捐了出去;上初中时,班里住校学生有时候饭卡接不上了,他主动给人家打饭,被人说成“傻瓜”仍乐此不疲;大学期间,他们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心脏病犯了,儿子不顾第二天大考在即,连夜把他送医院救治,帮忙照顾,又给他家人打电话……我和爱人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其他急难险重时刻,总是冲在一线干在一线。我爱人曾被评为漯河市十佳市民、优秀共产党员,我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九三社员,我和儿子合作创作的原创歌曲登上了央视文化中国栏目,我们的家庭被河南省妇联评为2021年第一季度最美家庭。

父亲让我们明白:要知感恩懂珍惜,明事理守诚信,要时刻牢记忧国忧民的责任,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他将这种信念融入了家风家教,教育我们成为党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传承人,我也一定要把这家风继承和发扬下去。(源汇区文化馆 吴继红)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