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县石桥乡驼铺村东南方向曾是古时官道。
明清时期,这里曾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因形状像极了驼峰,故名驼峰湾。由于这一带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周边二十里没有村庄,临颍县衙人少兵弱,鞭长莫及,所以,经常有土匪出没,劫掠商旅,打劫官差,气焰嚣张。清康熙三年(1664年),临颍知县甘文焕召集十八位拳师拖家带口迁居此处,成为驼铺村的第一代居民。这十八位拳师被驼铺村后人称之为“十八杰士”,其中,任姓为“十八杰士”之一。
清嘉庆末年,驼峰湾依然盗贼不断、匪患难绝,就连“十八杰士”后人之一任尧堂也被土匪杀害于驼峰湾。“驼峰湾、驼峰湾,没有银子难过关”成为流传甚广的民谣。一时间,驼峰湾成为路人谈虎色变的“鬼门关”。
“啪、啪、啪”,寒冬腊月的一个黑夜,任尧堂遗孀任赵氏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任赵氏自言自语地披衣下床,哆哆嗦嗦点着灯笼走到大门,像拉千斤闸般拉开大门,一个黑影一头栽倒在大门里面。任赵氏颤颤巍巍把灯笼凑近那个人,满脸是血、披头散发,犹如地狱冒出来的恶鬼一般,任赵氏吓得差一点把灯笼掉在地上。任赵氏使出浑身力气把这个伤者拖进屋内,端盆温水细心擦洗,然后,赶紧生火做出一碗鸡蛋汤,用汤匙一点点送进嘴里。约莫一个时辰后,伤者逐渐苏醒,刚想说些什么,街上一片嘈杂之声,随之又渐行渐远。
第二天,才知道昨晚驼峰湾发生了一场土匪之间的火拼,而任赵氏救下那个正是土匪头目之一。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第五天,本庄十几人围到任家大门,要求任赵氏交出土匪伤员,准备拉到驼峰湾斩首示众。“那毕竟是一条命,他们不仁,我们十八杰士的后代不能不义啊!”任赵氏倔强的堵在门口,苦口婆心劝大家。“任家的,那可是杀死你丈夫的畜生啊。”“大家心情我都理解,但我任家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就是善待路过家门的每个人,既然这个人病倒在我家门口,我就要善待。”在任赵氏的坚持下,大家逐渐散去。
刚回到屋内,那个土匪头目不顾伤痛,从床上滚落下来,“扑通”一声跪倒在任赵氏面前。“大嫂,您在门口说的话,我全都听到了。自此,我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猪狗不如、天打雷轰。”
三个多月后,正是春暖花开之际,驼峰湾突然多了3间茅草房,旁边挑出一面黄旗,上书“任氏茶铺,凡扰必诛”。建起这个茶铺的正是那个被救助的土匪,而经营这座茶铺的就是救人者任赵氏。自此,驼峰湾的匪患像似凭空消失一般,再也没有出现过。任赵氏靠经营茶铺的微薄收入,抚养几个孩子长大成人,成为驼峰湾一代大户。临颍县令为表彰匪患灭绝,给予任赵氏多次嘉奖。任赵氏也被周边十里八乡称之为大善人,驼峰湾茶铺逐渐被人称之为驼铺,而“善待路过家门口的每个人”不仅成为任氏代代相传的家风,也成为驼铺村至今传承不衰的村风。(临颍县纪委监委 李群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