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作为中华文化伟大元典,《道德经》不仅阐述了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也蕴含着丰富的勤政清廉思想,对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厚植为民之情。“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意思是有道的领导者没有私心,不以个人意志决定好恶、判断是非,更不以自我意志去限定百姓意志,而是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以百姓意志为主去决定自己的意志。老子倡导的“以百姓心为心”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实际上体现的就是一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至高精神境界。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清立身,持守勤俭之风。《道德经》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在老子看来,知足知止可远屈辱、保平安。知足知止,就是要有所节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心不知足,则无所不取;行无所止,则无所不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落马贪腐官员之所以顶风违纪、铤而走险,究其根源,很多是私欲膨胀、欲壑难填,最终一步一步滑向犯罪的深渊。对于领导干部来讲,知止就是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心不动于物欲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始终坚持“公权姓公,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守勤俭之风、常思贪欲之害、常怀知止之心、常弃非分之想,做到戒贪止欲、廉洁自律。
以恒做事,磨砺务实之心。“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为谋划难事大事,须从易处和小处着手。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文章中曾多次引用这句名言,体现了实干兴邦的治国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可能就在解决好一个儿童的上学,帮助好一个青年的就业、落实好一个农民工的工资之中。如今,各项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区”“深水区”,面临的事业不仅需要有宏大的顶层设计,更需要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中赢得主动、赢得胜势、赢得未来。
以谦修德,涵养淡泊之志。“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以此话告诫人们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不要自以为是,骄傲自满,而要谦虚谨慎,务实低调。时下,少数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做事情颐指气使、趾高气昂,对群众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长此以往,只能是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干群关系。“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要以谦修德、以谦兴业,树牢为民服务的原点意识,拿出甘当小学生的姿态,主动拜群众为师,请群众教方法、传经验、理思路。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听民声、尊民意、顺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召陵区纪委监委 邝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