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五十载基层守初心 半世纪一线担使命
来源:临颍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2-06-16

在临颍县瓦店镇大李村,总能看到一位老人在为群众服务的一线发挥余热,他叫李丙寅,今年74岁了,大李村的群众都亲切的喊他“老丙寅”。李丙寅老人在瓦店镇大李村工作了52年,自1984年担任大李村支部书记,连任了12届34年。2020年,因为年纪和身体的原因,他从支部副书记的岗位上荣退,被推选为村“五老协会”的会长,继续发挥余热。在村委干了一辈子的工作,群众关心的事儿,对他而言,都是割舍不下的一份情怀。到现在,他也还是天天坚持到村委值班,更是用廉洁治家、廉洁治村为后辈树立了一个可敬、可学的榜样。

大李村是一个300多户人家,1600多口人的普通村庄,包含大李村、项庄村两个自然村,李丙寅老人在人口较少的项庄村居住。1969年,20岁的李丙寅从高中肄业,回到村里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村委担任团支部书记。谁知道,这一干就是一辈子,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如今的古稀老人。

回顾这半个世纪,李丙寅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员,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坚守好了党交给他的这片小小的阵地,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支持,用廉洁的家风、过硬的素养诠释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担当。

李丙寅老人用廉洁家风要求自家的儿女和亲戚,不允许他们抄近路、占便宜,他跟儿子李小强说:“我是支部书记,代表的是党的形象,有啥好事了,咱得紧着群众,有啥困难了,咱得冲在前面。你和你的姊妹们更要做表率,但凡有什么关系群众利益的事,都先紧着大家伙儿,本家的亲戚,关系要好的朋友都往后站。”他曾跟村班子的老同志说:“作为一名村干部,村里的一切问题,都要及时发现,尽快解决。如果群众发现问题来找咱了,那就证明咱当干部的已经失职了,如果群众带着情绪来找咱了,那就是失职中的失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李丙寅家是项庄村的,有一年村里修路,资金一时凑不够,就先紧着大李村的修,大李村的路都修完了,再修项庄村。村里的群众为此感动不已,纷纷称赞老丙寅无私公正。

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李丙寅心里装着群众,群众自然也拥护他。李丙寅老人的上一任村支书姚风岗同志,从建国一直连任到1984年,同样是干了34年,从前辈身上,李丙寅感受到,作为党员最重要的是坚守初心、刚正不阿。所以,大李村在历届换届选举中,一直保持着风清气正,选贤任能的传统,有群众曾和李丙寅开玩笑说:“老丙寅,这给你投了几十年票,连你个糖豆儿也吃不上”。不但李丙寅不发糖,他也不允许其他班子成员做这种有损党员形象的事儿。直到现在,大李村仍然保持着这样的传统,每次换届选举都是平稳直选,选出素质过硬的村班子。

2006年,大李村四队村民姚明午家盖房子,但是南邻居姚金亮屋后种的5棵杨树,刚好挡了他的出路,两人几番协商,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闹到了大队部。李丙寅拿出了大李村宅基地的规划图,带着村干部,到两家实地测量,最终证实,金亮家的树是种在宅基地之外的公共区域。在大李村,不存在荒片,庄子以外,都是集体的土地,这是几十年来大李村委执政为公、尽心为民才打下的好基础。所以,这回金亮得除掉树。当时,也有人跟李丙寅说,这牵扯个人利益,你何必得罪人,差不多行了。但是,李丙寅认为不讲原则,一步退让、活稀泥,以后的工作就没法开展。因为,大李村这个班子,是人民的班子,是为大李村群众服务的班子,我不能因为怕得罪人就退缩。最终,经过做工作,金亮腾出了地方,明午也顺利盖了新房。此后,庄子以外是公家的地方,也在大李村群众中间达成了共识,再未出现过此类纠纷。

多年来,李丙寅和大李村的班子成员一直坚持在村室坐班,方便群众有困难、有问题,随时都能找到村干部。2015年的春天,大李村的村室还没有改造,老平房条件比较差,李丙寅坐在从学校淘汰下来的老凳子上值班,一个年轻的同志走进来说:“老同志,你坐在村室干啥?”李丙寅说:“我是村支书,我不坐村室坐哪?我坐在村室,群众来找我办事儿,是光明正大的,要是我坐家,人家去找我,就可能会给我拿礼物,咱不干那事儿,有损党员形象。”那个同志跟李丙寅握了手,说:“老同志,你说的对,这才是咱共产党员的觉悟和担当。”后来,李丙寅才得知问他话的是市委组织部下来调研的领导。

如今的大李村,新班子上任后,仍然秉承了大李村一直以来的好传统。作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丙寅同志的工作笔记等资料被展示在大李村村史馆,成了大李村乃至周边村庄党员学习廉洁家风,传承清风正气的活教材。 (临颍县小商桥景区管理委员会驻村第一书记 付沛沛)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