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母亲的“叮嘱”
来源:召陵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2-06-16

昨天,外甥和大姐来我家走亲戚,家常便饭后,我和研究生刚毕业的外甥闲谈。聊到干净做事、清白做人时,一向言语不多的大姐接过话茬:“三儿,前几天,咱妈托梦给我了,还是常对你说的那句话:干公家的活、吃公家的饭、不能乱拿公家的东西!”

是呀,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七年多了,但是“干公家的活、吃公家的饭、不能乱拿公家的东西!”这句叮嘱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回响在我耳边。

母亲与共和国同岁,没上过几天学,不能说出文绉绉的大道理,但母亲在教育我们姐弟三人时,总是严之又严。记得大姐上小学五年级时,作文比赛得了个作文本,因“奖品”未盖公章,被母亲狠狠训斥,在班主任老师证实后才罢休。

令我终生难忘的是2001年暑假的一天,我把两本印有单位名称的稿纸带回老家给即将上小学的侄子。母亲发现后,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彦儿,这本子是公家的,你拿回来是排场啥,是想让人家知道你是干部,是想显摆你有本事?小广上学有作业本,把你的本子拿走!”话没说完就把我带回家的“本子”从侄子手中要回来,生气地递给我。

“不就两本稿纸吗,又不是啥大事。小广,作业本爸爸给你买。”大哥急忙帮助解围,并安抚一旁受惊的侄子。

“公家的东西,再好也不能要!”母亲怒斥道。

本来想在家吃个饭等下午凉快再回单位,受到母亲训斥后,我拿上两本稿纸不顾正午的炎炎烈日,推着自行车生气地头也不回走了。

“干公家的活、吃公家的饭、不能乱拿公家的东西!”母亲的叮嘱再次在我身后响起。

2012年2月5日早晨6点左右,在单位值班的我突然接到大姐的电话:“咱爸情况不好,你能不能快点回来?”

单位距离老家数十公里,骑自行车肯定不行,因为父亲身患癌症近一年了,身体很弱。单位值班车辆的钥匙就在我办公桌上,来不及多想,我急忙驱车往家赶。

“彦儿,你咋回来的?”母亲疑惑地问。

“妈,爸咋样了?”我着急问道。

“你爸就那样,你咋回来的?”母亲再次追问。

“开车。”我急步向爸爸卧室走去。

“你开公家的车?”母亲追问道。

大姐急忙拉住母亲:“开车快,俺爸他……”。

“你爸不碍事,我知道,你恁慌干啥,公家的车是干工作用的,你这是私事!”母亲有点生气,语气加重了许多。

“他妈,彦儿刚回来,你就吵……”爸爸少气无力地为我解围。

“彦儿,我给你说过多少回了,公家的便宜咱不能占!”母亲再次叮嘱。

“回去,我向领导写检查,中了吧!”我有点不耐烦地回母亲。

“哎,你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说完母亲便去厨房做早饭了……

回想,自己参加工作23年来的件件往事,尤其是2016年6月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次次叮嘱是对的,她对我的要求不就是2012年出台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体现吗。我真的很庆幸这么多年来母亲的“叮嘱”,使我成为了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母亲的“叮嘱”将永远响彻耳边。

(召陵区纪委监委 胡贺彦)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