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襄镇沱北村某干部违规办理低保及销售伪劣产品,给予开除党籍处分;青年镇大杨村某干部在危房改造中,违反议事规则,在不符合申报程序的情况下为其家属进行危房改造,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1月15日,召陵区纪委监察委通报9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坚决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清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
近年来,召陵区持续强化民生、扶贫等重点领域集中整治,深入一线开展“廉情大走访”,对扶贫项目实施、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违规违纪问题全面排查,同时进行“线索处置大检查”和“责任追究大督查”,建立扶贫领域线索台帐,优先研判处置。严查利用信息不对称,贪污侵占、虚报冒领、优亲厚友、挥霍浪费扶贫款物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对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作风漂浮、纪律松散、扶贫帮扶不力、搞“数字脱贫”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进行重点整治并通报曝光,切实解决扶贫责任传导不通畅、扶贫纪律执行不严格、干部作风不扎实等问题。
今年以来,召陵区已开展3轮扶贫领域问题专项督导检查,累计受理213条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121起,追责问责3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人,采取诫勉、警示谈话等组织措施28人。
“扶贫领域无小事,我们必须做到问题整改‘零容忍’、违纪处理‘零放过’,坚决守护好扶贫领域的‘奶酪’,确保每一份扶贫物资落实到被帮扶人员手中。”召陵区纪委监察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召陵区纪委监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