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之前看的一个段子,“如果让你独自待在一个房间,有手机,有WiFi,有独立卫生间,有24小时热水,有舒适的大床,每顿三餐均会定时供应,你能待几天?”。下面评论“我能待一个月”“我能待半年”“那都不是事儿,我能待到你怀疑人生,除非你让我出去”。
如今,在疫情防控的环境下,似乎没有人再去回答类似的话语。隔离是孤独的、是闭塞的,每个人都期盼着自由解封,但大家心里都知道,只有现在每人都保持“静下来”,城市才会在不久的将来“动起来”。于是,我们都在为整个城市生机的再次焕发蓄力积能。
前些日子,妻子打来电话,她说,这段时间,孩子会喊“爸爸”了,并且正在学走路。妻子录了音、拍了视频给我发过来,我很是兴奋,激动的眼眶竟有些发酸,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自孩子出生以来我离开孩子最久的一次。将近一个月时间没有出过隔离点大门,顾不上给家里主动去一通电话,甚至有段时间竟然忘了自己还是个“宝爸”。虽然不知道还有多长时间才能结束,但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整个城市的人,都在并肩前行。
我又想起了共同奋战在“疫”线的纪检监察兄弟姐妹们,已记不清有多久没有聊过天了,遂工作之余挤出时间了解他们的近况。
与疫情防控督查专班的纪检人交流。他说,3岁的孩子也经常问他在哪里?什么时候回去?他回答说,爸爸在路上,这条路很长,但我看到路两边的街景越来越好。实际上,由于工作内容和管控措施要求,他平时就是吃在车里、住在办公室的凳子上。他说,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我们来不得半点松懈和马虎,我就是一只在各值班点位来回迁徙的“候鸟”。
与其他隔离点的驻点纪检人交流。他说,到这里我才明白,补不回来的不仅有时光,还有睡眠。当深夜街道上的画面保持静止,隔离点内的走廊却依旧繁忙。凌晨,只是时间上的概念,不是工作的句点。每天的进度都会清零、每天的任务都会刷新,总想着干完这一宿,白天有时间了就赶紧补一会觉,但是到了白天,却发现没有时间去思考补觉的事儿,隔离点的历练,教会了我们很多。
与抽调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纪检人交流。他说,废寝忘食这个成语用到他们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已经成了工作的新常态,并开玩笑说什么时候等到“这一晚”变成了“这一碗”,那就胜利了。挑灯夜战,一项项数据到这里第一时间收集汇总,一条条信息在这里第一时间精准研判,一道道指令从这里第一时间传递到位。夜深人静,指挥部办公楼里依旧闪烁的灯光,在静谧夜幕下汇聚成了最亮的星。
与参与社区执勤的纪检人交流。他说,我们在这不仅是社区的“守门员”,更是居民安全的“守门员”。24小时不断档值班,也许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家乡街道的夜,社区居民深夜送出的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为整个初夏微凉的夜晚增加了浓浓的暖意。封控之下,全力解决社区居民生活困难、排除居民心理忧愁、满足居民生活所需,让社区温馨、温暖、温情,让居民安全、安心、安宁。守的是民心,收获的也是民心。
听了他们的话,我也想说,是的,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角色,同样的目标、同样的使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每个纪检监察人都在用实际行动,诉说着在大战中的使命担当,展示着在大考中的“铁军”形象。(郾城区纪委监委 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