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三个没吃过”铸就清廉丰碑
来源:临颍县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5-08-05

在河南省临颍县大李村,三任村支书用76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令人肃然起敬的清廉传奇——“没吃过超5角钱的饭”“没吃过比烩面更贵的饭”“没吃过一顿公款接待的饭”。这个传承三代的“铁规”,不仅成为当地廉政建设的鲜活教材,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1949年,姚风岗成为大李村首任党支部书记,立下“吃饭不超过5角钱”的规矩。34年间,这位老支书带着村干部啃干粮、喝白水,村民笑称:“跟着姚书记,吃饭心发慌”。1984年接任的李丙寅将标准定为“不超过一碗烩面钱”,他在工作日记中写道:“群众选咱,就得对得起这张票”。2018年上任的李海钦更立下新规:“谁吃饭谁掏钱,公款接待零支出”。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年来,大李村的“舌尖禁令”显得尤为珍贵,该村党员干部用最朴素的“管住嘴”守住了廉洁底线。

“三个没吃过”背后,是三代共产党人“不占公家一分一厘”的为民情怀。如今的大李村以“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为目标,构建起“制度固廉、阳光问廉、考核评廉、文化润廉”的廉治体系,村“一委十员”监督队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党的十八大以来,村干部始终保持“零违纪”纪录,“廉在大李”成为最亮的名片。

依托清廉底色,大李村抓住“五星”支部集群建设机遇,引进专业团队规划建设,打造出农耕体验、特色餐饮、中医康养三大业态。向阳生产队、石磨小院等20余个精品项目,吸引游客超5000人次,让村集体今年上半年增收8万元,“清廉”正实实在在转化为发展红利。

如今,“不沾公家光、不占群众利、不碰红线边”的“三不沾”精神,已成为大李村的发展密码。现任支书李海钦说:“廉字打底,干事才有底气。”村史馆里陈列着老支书的补丁衣服、泛黄账本,廉政长廊镌刻着76年来的收支明细,这些“会说话的展品”让参观者无不动容。

从5角钱饭票到公款“零支出”,从土坯房到特色文旅村,大李村用三代人的坚守证明,清廉不是束之高阁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这份穿越76年的廉洁答卷,正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路上续写更动人的篇章。(张苗苗 李家豪)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