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清廉家风伴我行
来源:源汇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2-06-16

国无廉不安,家无廉不宁。无论是诸葛亮在《诚子书》中要求幼子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还是“孟母三迁”“岳母刻字”的身体力行,都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传承良好的家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家庭这个社会“细胞”释放出奋进的力量,才能筑牢家庭拒腐防变坚强堤坝。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作为一名乡村民办教师,母亲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二十年前,教师制度改革,很多民办教师顺利转公办,身边的人都劝母亲“托托关系”“走动走动”,把编制问题解决了,不仅涨工资,就是对子女考学都有帮助。可是母亲每次都当没听到一样,一笑而过,直到母亲退休。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去托关系把自己的编制问题解决了?”母亲很严肃的说:“从小我是怎么教育你的?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守底线,不管别人怎样,我们不能越线。我是一名老师,要以身作则,要教书育人的,我自己都不能做到清正廉洁,还怎么教育要求我的学生们?”后来,虽然母亲没有正式编制,但学校领导敬佩母亲的为人,肯定母亲的工作能力,再三申请破例让母亲回到学校。回到教育岗位的母亲并没有因为待遇的不公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一如既往的教育教学,甚至她所带的班级各方面都名列前茅。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小时候妈妈就经常告诉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唯有甘于坐冷板凳、耐得住清贫,才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后来我成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每次与母亲聊天,她都会叮嘱我:你是一名党员,要慎独,不取身外之物,不贪不义之财,不为物欲所累,不做出格之事。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本家二婶气冲冲的找到我家跟母亲抱怨:“小霞可真是当干部了,都快六亲不认喽,过年了,村里发那么多米油面,我提走一袋面谁知道,再说了,刚才村干部都说让我提走了,可她倒好,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就是不让我提走……”说完没等我反驳便夺门而去。我有些委屈,低着头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母亲弄清原委,知道是因为二婶看到村里慰问老干部买了很多物资,就想占公家便宜,让我帮忙提走一袋面给她。母亲不仅没有责怪我反而很欣慰地拍拍我的肩膀说:“孩子,你做的对,你是党员,是纪检干部,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能占公家半点便宜,你二婶以后会想明白的。”

如今而立之年的我,已成为一个五岁孩子的母亲,逐渐读懂了母亲的言传身教,理解了母亲的呕心沥血和苦口婆心。一次周末带孩子去超市购物,买了好多东西回家,到家后我俩习惯性的核对结账小票,发现一包玩具卡牌没有付款,我下意识地问孩子:“宋宝,收银员肯定是忘记给这个卡牌扫码了,怎么办呢?”只见他歪着脑袋很认真地思考一会儿回答:“妈妈,我们还是回去一趟吧,不然,那个阿姨肯定得受批评了,你不是经常说不能占人家便宜吗?”孩子稚嫩的话语让我欣喜不已,我忽然意识到:也许这就是“家风”的传承吧!

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我渐渐懂得家风传承的重要,父母身体力行地诠释了“廉洁自律”的真正含义,我也要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春风润物”般把优秀的家风沁润进孩子的生命。(源汇区空冢郭镇纪委 郭阳霞)

版权所有:中共漯河市纪委 漯河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漯河市祁山路6号 邮编:462000
备案证号:豫ICP备05010841号
访问次数: 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