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清风杯”三等奖作品】雅 讼
2016-09-27 00:00 来源: 禹王台区纪委

郑妍静静的坐在办公桌前,正要整理一下昨天开庭的卷宗,立案庭又送来了另一起案件。她匆匆看了一眼案由-----著作权纠纷,便把材料存放起来。

办事干练、思路清晰,三十出头的她已经是法院小有名气的办案高手了。当然,在廉洁自律方面也是杠杠的女汉子。

次日晨刚上班,郑妍接到父亲郑伯韬的电话。

“爸,有事呀”?

“当然有事。你下班后来一趟吧”。

“好吧”。

下班后,她匆匆赶到父亲住处。

“你是否办理一起侵权案件,原告高岚,因为一幅对联而对薄公堂”?父亲问道。

“是呀,刚转交过来”。

“我和高岚是故交,对联好友,人家让我打声招呼。这不,还派人送来一方砚台”。

“爸,你可从来不爱管闲事。再说,一副对联至于如此吗?”

“这次非同寻常呀,对联虽小,但寓意很深。它不仅是高岚的获奖作品,而且在当时曾轰动古城。”

郑伯韬侃侃而道:“记得1995年10月,我市文联以汴京八景之一的州桥明月为题征联。上联是,“明月依然,高低远近千年照”。寓意着明月亘古,清辉永照古城。当时联韵者甚多,为父冥思数日便以弘扬包公为题对出下联:“英风常在,刚正清廉万古钦。窃以为对仗、立意很好,却没曾想只得了个三等奖”。

“一等奖是?”

“正是高岚对出的下联:清波长漾,善恶忠奸一水分”。

“我看不出来,这幅对联好在哪里”?

“此联蕴含着一段故事呀。相传北宋年间,杨家将威名远扬,满门忠烈,后人广为传颂。而当朝太师潘仁美居心叵测,陷害忠良,落得个千古骂名。咱们开封又称北方水城,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龙亭湖了,龙亭湖又分潘杨二湖。只因杨家将正气凛然,所以杨家湖水也一直碧波粼粼。相反,潘仁美身为佞臣,潘家湖水也被染得浑浊不堪。高岚正是巧妙的利用这一典故对出下联。它不仅刻画出七朝古都的迷人景色,而且又彰显正气,鞭笞邪恶,可谓立意新颖,耐人玩味。”

“哦,难怪小小对联能纠纷成讼。我想起来了,昨天一早,被告卞清也送来一幅对联:好官皆自廉中出,正气每从心底来。提示我要廉洁秉公办案。”郑妍若有所思的说。

“爸,要不这样。后天上午我安排一下调解。另外,这方砚台也一定价格不菲,先放我那儿吧”。

“你可千万不要上交呀,不然朋友面子很过不去的”。

当天,原告高岚和被告卞清准时来到法院。

高岚开门见山道:“对联是我的获奖作品,未经同意你为何书写后随意赠人。”

“哦,原来你是为此事把我诉至公堂呀”。卞清笑道,虽然是你的作品,当年我应文联王主席之邀,以黄岗山人之名对获奖作品逐一书写、装裱,所以我并没有侵权呀。”

“哎呀,原来你就是著名书法家黄岗山人呀”。

“是呀,卞清乃一山人也”。

“早仰慕你的书法,一字难求呀。咱们今天真是不讼不相识”。

两人不约而同,紧握双手。

此情此景,郑妍似乎明白了什么。她灵机一动:“既然大家都是对联高手,我就要考考你们啦”。

“不吝赐教。二人同声应道。

“我出的可是廉政对联,对得好是有奖的呀。请听上联:常怀瑜瑾,心中无垢”。

“惯养梅兰,袖里藏香”。高岚略一思索,应声对道。

“好联,既工整又有寓意”。卞清脱口而出。

郑妍遂取出砚台,递到高岚手中。微笑着说,“这份奖品你还满意吧”。

高岚接过那方熟悉的砚台,羞赧的低下了头。

“我的第二幅上联是:好官皆自廉中出。奖品嘛----

“不,不要再对了。郑法官,真的很惭愧,我对你误解了。你既能秉公办案,又善于化解纠纷,还给足了我们文化人面子,我打心里钦佩”。

卞清接着说,“郑法官,我想把这两副对联都书写下来,装裱后挂在你的办公室。这不算行贿吧”。

高岚也随声附和,“同意同意。但我闻言开封法院已成立包公文化博物馆,我们还是把它挂在那里吧”。

“不,”郑妍道,谢谢二位的美意。对联就不要挂了,但内容我已记下了。我一定把它当做座右铭,铭记在心里,并常常警示身边的每一位干警”。

(禹王台区纪委 武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