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员:王梅竹(祥符区纪委监委)
牟鸿礼:信念坚定的市委书记
2019年9月的一天,在开封市烈士陵园,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颤颤巍巍的将手中的一捧黄土洒在一处新立的墓碑周围,她轻轻地擦拭着墓碑上新刻的三个大字——牟鸿礼。家乡的这一捧黄土,不仅寄托了家人的无限思念,也承载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牟鸿礼,1906年生于潍县牟家院村一个农民家庭。读小学的时候,适逢“五四”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进步思想像一颗种子,深深的埋在了牟鸿礼的心里。选择什么样的信仰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道路。1925年春,经宋伯行同志介绍,牟鸿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启了他追寻革命真理,至死不渝的人生之路。
1930年5月,时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的牟鸿礼接到上级指示,赴上海党中央学习。让妻子任意芳想不到的是,这次分离,竟是她和丈夫牟鸿礼的永别。
1931年1月,牟鸿礼临危受命,奔赴河南省会开封担任市委书记。初到开封,面对四处弥漫的严重白色恐怖气氛,牟鸿礼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只能用“冒险式的冲”去挽救开封的党组织。他在《开封工作报告》中说:“总之这一个半月的工作是进步的,不过因市委的未成立,所以一切工作的进行与计划,还未决定,只有一个人东冲西撞而已,希望省委快把市委的组织与宣传交来,分配工作,干起来!”报告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牟鸿礼当时面临的血雨腥风,同时也看出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工作热情。
牟鸿礼在开封工作时间虽然短暂,但他对开封严峻的革命形势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坚决纠正了空喊口号、武装暴动、冒险式游行示威等错误斗争方式,并组织成立了铁路赤色工会、工厂委员会和失业工人委员会,开封市党的工作逐步得到恢复。他就像冬夜里的一盏明灯,撕开了重重黑幕的一角,为后来者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在完成《开封工作报告》10天后,1931年3月26日,牟鸿礼与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曾斯廷一起不幸落入了敌手,被关押在开封八卦楼监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牟鸿礼威武不屈,大义凛然,始终坚持没有透露一丝一毫党的秘密。牟鸿礼被害后敌人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悬挂在开封城门妄图吓阻革命者。
任意芳一直没有得到丈夫被害的消息,她还一直盼着革命胜利,盼着牟鸿礼平安回来。1955年,多年期盼中的任意芳,终于等到了丈夫的讯息,当她兴冲冲地赶到潍县人民政府驻地时,看到的却只是一纸烈士证明书。历史在这一刻凝固,距离1930年在青岛火车站的匆匆分别,已经过去了整整25年。(供稿:中共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