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员:苏琪涵(文化园区纪工委)
李大钊与开封的革命情缘
从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南门,沿着校园中轴线的东侧,穿过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的大门,在绿树掩映中矗立着河南大学里现存最早的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博文楼,河南大学的学生称之为“六号楼”,正是在这里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播下了革命火种,从而揭开了河南大学革命运动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李大钊曾经两次来到开封。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1924年12月下旬,受爱国将领胡景翼的邀请,中共北京区委负责人李大钊首次来到开封。通过多次会晤,李大钊与胡景翼就代请苏联专家整顿国民二军并给予军火帮助,选派优秀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到国民二军工作等重大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由于李大钊的积极争取和多方工作,胡景翼进一步倾向革命,允许国民党与共产党公开和半公开活动。
在党组织和苏联顾问的帮助下,仿照黄埔军校设立的国民二军“北方联合军校”在开封成立,刘天章、潘自立、史可轩、邹钧等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来到国民二军工作并开展革命活动;国民党于右任、李根源等也先后到达开封;徐向前、杜聿明等黄埔一期毕业生先后到校担任要职。一时间,开封成为革命者云集的地方,出现了“八方风雨会中州”的空前盛况。不久,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委任柯利莫夫为国民二军政治顾问,随后,苏联又派西纳尼等43人在国民二军担任军事教练,苏联无偿援助的大批军用物资也先后运抵开封。
李大钊再临开封时是河南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时刻。
1925年4月,胡景翼因病去世,由岳维峻继任国民二军军长和河南督军。随着地位的巩固,岳维峻逐渐对国民党左派人士和共产党疏远,河南局势急转直下。严峻的形势使得李大钊深感忧虑。为进一步巩固革命统一战线,1925年7月,李大钊在国民党中央执委于右任的陪同下,第二次来到开封。他积极向当局宣传和解释共产党的主张和对时局的看法,要求当局继续支持河南工人、农民、青年学生的革命运动。8月初,在河南大学六号楼的三楼大教室,李大钊以“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为题,向开封各校学生代表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提出了“尊重民权,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三大口号,勉励大家积极投身国民革命运动。8月6日,由中州大学学生马员生记录的《大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史》在《雷火》周刊上发表,成为在河南留存的李大钊珍贵文献之一。
如今,中州大学早已更名为河南大学,莘莘学子毁家纾难的光辉形象仍历历在目,李大钊同志的雕像静静的伫(zhu)立在六号楼旁,他深邃的目光始终坚定地注视着前方,指引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供稿:中共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