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员:薛源(市纪委监委机关)
中共冀鲁豫开封工委的成立
1942年10月,中共冀鲁豫西南地委和分区派李冠卿化名徐景春,在民权县内黄集成立陇海路汴商敌工站,李冠卿任站长。1943年春,五地委敌工科指示陇海路敌工站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城市,李冠卿进入开封,在新华街与人合办一家皮革厂为掩护,并在营街8号找到住处,将陇海站改为开封情报站。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需要,1943年12月,经五地委批准,开封情报站扩建为中共开封工作委员会,李冠卿任书记。
1944年6月,中共冀鲁豫边区委员会根据《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的精神,决定由区党委直接领导开封工委。派豫鲁办事处工委副书记李苏波兼任中共开封工委书记,李冠卿改任副书记。1945年4月,李苏波调离,区党委派丁一(化名王文汉,现名孙盛渭)任工委书记,区党委委托其具体领导工委工作。直至日本投降前丁一未进入开封,由李冠卿代理工委书记。
情报站建立后,首先建立交通线。经过多方活动,共产党员管沛生于1943年春出任民权县人和区伪区长。接着又派一些同志担任伪区队长、伪联保主任等职。人和区位于民权县西走廊,掌握这块地方的伪政权,对建立通过陇海线南北交通便有了安全保证,过去过往陇海铁路的干部,必须有武装部队护送,时刻有与敌人遭遇的危险。现在掌握了伪区公所和联保处,根据地南来北往的干部,就可以安全越过陇海铁路线。次年,乘民权县伪警备队扩大之机,派管沛生打入县警备队任大队长,人和区区长改由同情中国共产党的戴鹏程担任。这样,掌握了武装和政权,为交通线提供了安全可靠畅通无阻的条件。
工委先后在民权县内黄集韩明修家,柳河车站李东成处,兰封县城南门里张本烈家,开封市王世慧、陈光、杨世俊家,建立了交通联络站,并在陇海铁路开封、民权、内黄车站的铁路警察中发展了翟威、张心田、王登科等成为工委的交通。由于交通联络的安全可靠,工委在护送干部、传递情报和文件指示中,从未发生过问题。1944年秋,新四军四师政治部主任吴芝圃、冀鲁豫军区敌工部长李一非、五分区司令员昌炳桂等同志先后来开封,工委均派交通安全接送。此外,还护送“反战同盟”的朝鲜同志与进步人士上百人出入解放区。
1943年春,冀鲁豫军区获悉日伪军准备扫荡冀鲁豫的消息,军区政委苏振华指示开封情报站设法收集日伪这次军事行动的作战计划和兵力布置及指挥部位置等军事情报。要搞到如此重要的情报,只有打入日军驻开封的师团参谋部才能获得。当时,驻开封的日军原田师团部驻扎在中州大学。周围一里之内是戒严区,一般人员要想进去是很困难的。情报站了解到第四巷名妓菊红被日军师团参谋部几个参谋军官专包,经常乘坐日军小汽车出入师团部。李冠卿经过引见,认识了菊红。经李冠卿对其数次晓以民族大义的谈话,启发她的民族意识,菊红勇敢地接受了危险而艰巨的任务。菊红接受任务后,乘机进入原田师团部,结识并收买了专管保险柜的日军士佐,搞出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和地图。拍照后李冠卿亲自送回根据地,交给了军区政委苏振华,受到区党委的表扬。此后,菊红逐步被发展成为革命同志,送往解放区随营学校学习。
1943年5月,李冠卿、王丹忱在冀鲁豫军区敌工部长李一非的指示下,积极争取伪省长陈静斋,使其为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1944年初,日军发起打通平汉线南段的河南战役之前,陈静斋参加了日伪高级军事会议。会后,他将日军为了集中兵力西进,要抽调收缩33个据点的日伪军重要情报提供给开封工委,工委及时向军区作了汇报,使得豫鲁冀边区乘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范围。(供稿:中共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